首页汉语字典蹓字的解释
蹓

拼音 liū 注音ㄌ一ㄡ
部首足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KHQL 统一码8E53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フノ丨フ一丨一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竖提、点、横折钩、撇、竖、横折、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ū(ㄌ一ㄡ)

⒈  同“遛”。

异体字

English

stroll, take walk

最读网蹓字讲解

“蹰”字的语文讲解 “蹰”是一个形声字,从足,踟声。从足,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踟,表示犹豫、迟疑。本义为要走不走的样子。 一、字的构造 “蹰”字的左边是“足”,表明这个字与脚的动作有关。右边是“踟”,是一个形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与“踟”字相近。同时,“踟”也暗示了该字的含义与犹豫、迟疑有关。 二、字义的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蹰”字的含义比较广泛。它可以用来形容走路时的犹豫不决,如“蹰躇不前”,表示犹豫不决,不敢前进。此外,“蹰”也可以用来形容心中有所顾虑,不能立即做出决定,如“踌躇满志”中的“踌躇”,就有犹豫的意思。 三、词语中的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蹰”字仍然被广泛使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我们可以说:“他在做决定之前犹豫蹰蹰。”这里的“蹰蹰”形象地表达了犹豫的状态。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蹰”意思相近的词有“踌躇”、“犹豫”等,都表示在做决定时的迟疑和顾虑。反义词则有“果断”、“坚决”等,表示做事或决策时毫不犹豫、坚决果断。 五、字的用法与结构 “蹰”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作为偏旁部首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词语。在组词时,“蹰”通常作为形旁,表示读音和含义的线索。 六、文化意义 “蹰”字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在面对选择和决策时的犹豫与顾虑,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慎独”和“思虑周全”的思想。通过学习“蹰”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字义和用法,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总之,“蹰”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词语运用等方面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字的用法和意义。

蹓


※ 蹓的意思、基本解释,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liū

〈动〉

(1) 蹓跶,同“溜达”。散步 [stroll]

肖队长出南门蹓跶。—— 周立波《暴风骤雨》

(2) 又如:蹓弯(散步)

(3) 偷偷地走开 [sneak off]。如:他说着,一转身就想

(4) 另见 liù

基本词义

liù

〈动〉

(1) 牵着牲畜或带着鸟慢慢走 [walk]。如:蹓鸟(带着鸟到幽静的地方去蹓蹓);蹓马(牵着马慢慢地走,让马减轻疲劳或减轻病势)

(2) 另见 liū

康熙字典

溜【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水溜下也。《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

《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

與流通。《靈樞經》所溜爲滎。《註》溜,流同。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