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瓴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瓴
⒈ 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高屋建瓴(从房顶上往下泻水,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⒉ 房屋上仰盖的瓦,亦称“瓦沟”。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瓦、令声
English
concave channels of tiling a long-necked jar
最读网瓴字讲解
“瓴”字的语文讲解
“瓴”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盛水的器具,类似于现代的瓶子或罐子,但更为精致和细长。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表现。
一、字义解析
“瓴”,本义是指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形状通常为扁平而长,有盖,用于盛放液体。如《说文解字》中描述:“瓴,以竹木为之,从竹,离声,容水也。”在古代文献中,“瓴”常被用来泛指各种盛水的容器。
二、词性变化
“瓴”字可以作为名词、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它通常指代一种盛水的器具;作为动词时,则可以表示用瓶子等容器倒水或倒出(液体)的动作。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
- “他手中拿着一个精美的瓴,里面装满了清澈的水。”
- “这座古建筑的屋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仿佛是一瓴清泉。”
2. 动词用法:
- “他小心翼翼地用瓶子从井里打水,准备浇花。”
- “她将瓶中的水轻轻倒入花盆中,花朵立刻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句子表现
“瓴”字在句子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其形容盛水的器具这一核心意义上。通过使用“瓴”字,作者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与水相关的场景和细节,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瓴”字的音韵和谐,也为其增添了文学色彩。
五、文化内涵
“瓴”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容器制作工艺的精湛追求,以及对于自然资源的珍视和利用。在古诗词和散文作品中,“瓴”字常被用作比喻或象征,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总之,“瓴”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文化底蕴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句子表现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价值,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瓴的意思、基本解释,瓴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瓴
〈名〉
(1) (形声。从瓦,令声。从“瓦”,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一种盛水的瓶子)
(2) 同本义 [earthenware used for filling with water]
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淮南子》
(3) 砖瓦砌的通水沟 [ditch]。如:瓴甓(砖块);瓴啇瓦(砖,陶制容器,似瓶)
康熙字典
瓴【午集上】【瓦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陵。《說文》瓮似甁也。《廣韻》瓴甋,似甖有耳。《淮南子·修務訓》夫救火者,汲水而趍之。或以甕瓴,或以盆盂。
又《六書故》瓴,牝瓦仰蓋者。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謂瓦溝。《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前漢·高帝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瓴【卷十二】【瓦部】
瓮,似瓶也。从瓦令聲。郎丁切
说文解字注
(瓴)也。佀缾者。罋大徐瓮。葢非。高祖本紀曰。譬猶居高屋建瓴水。如淳曰。瓴、盛水甁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之勢易也。建音蹇。晉灼曰。許愼云。瓴、罋似甁者也。按缶部云。
、汲?也。瓴同物而非罌瓮。从瓦。令聲。郎丁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