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苓字的解释
苓

拼音 líng 注音ㄌ一ㄥˊ
部首艹部 总笔画8画 结构上下
五笔AWYC 五行 统一码82D3
笔顺一丨丨ノ丶丶フ丶
名称横、竖、竖、撇、捺、点、横撇/横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íng(ㄌ一ㄥˊ)

⒈  指“茯苓”。

⒉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⒊  古同“零”,零落。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艹、令声

English

fungus, tuber; licorice

最读网苓字讲解

“芰”字的语文讲解 “芰”是一个形声字,从芴(fú),支声。其字形结构向我们揭示了它的读音和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芴”字的部首“芴”。芴是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由“艹”和“甫”两部分组成。“艹”作为偏旁,通常与植物相关,表示这是一种草本植物。“甫”则在这里起到了辅助读音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分析“芰”字的读音。由于它是一个形声字,所以读音既包含了部首“芴”的读音,也包括了声旁“支”的读音。实际上,“芰”的准确读音应为“zhé”,但“fú”并不作为首笔来读,这是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异体字现象。 “芰”字的含义主要与植物相关。在古代文献中,“芰”常被用来指代菱角。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呈圆形,表面有青色的花纹,内部则是白色的果肉。菱角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此外,“芰”字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丰富的应用。例如,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句子,这里的“芰”指的就是菱角,用来形容衣物的美丽和飘逸。 同时,“芰”字也可以引申为比喻意义。如“芰荷之爱”(比喻对同乡朋友的深厚情谊),“芰瓜莲叶”(比喻人的品格高洁)等。 总之,“芰”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代表了菱角这种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寓意。在学习“芰”字时,我们应该注意其形声结构的特点,理解其读音和含义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个汉字的用法和意义。

苓


※ 苓的意思、基本解释,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líng

〈名〉

(1) (形声。从艸,令声。本义:植物名。苓耳,即卷耳)

(2) 药草名。茯苓、猪苓皆简称苓。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猪苓是枫树苓,生于枫根下的一种植物。二者均可入药 [the cocklebur]

苓,卷耳也。——《说文》

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3) 又如:苓龟(中药名。即茯苓。因上等茯苓乌龟状而得名)

(4) 猪屎 [pig dung]。如:苓通(喻贱物。猪粪叫苓,马粪叫通)

词性变化

líng

〈形〉

(1) 零落。同“零” [decayed]

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上》

(2) 又如:苓落(草木凋落。同“零落”)

(3) 草木青翠 [verdant]。如:苓茏(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康熙字典

苓【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䑕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註》古蓮字。《韻會》亦作蘦。

作䕘。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苓【卷一】【艸部】

卷耳也。从艸令聲。郎丁切

说文解字注

(苓)苓耳、逗。二字各本脫。今補。說見苦字下。卷耳艸。艸字各本作也。今依韵會所引。釋艸、毛傳皆曰。卷耳、苓耳也。从艸。令聲。郞丁切。古音在十二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