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甐
拼音
lìn
注音ㄌ一ㄣˋ
部首瓦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7510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ノフ丶一フ丨一フフ丶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折、竖、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部首瓦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7510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ノフ丶一フ丨一フフ丶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折、竖、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甐
⒈ 因磨损而变薄:“侔以行山,则是搏以行石也,是故轮虽敝,不甐于凿。”
⒉ 器物。
⒊ 器物坚固。
统一码
甐字UNICODE编码U+7510,10进制: 29968,UTF-32: 00007510,UTF-8: E7 94 90。
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甐字讲解
“甐”字的语文讲解
“甐”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字形结构
“甐”字由“口”、“犬”和“龙”三个部分组成。其字形结构可以分解为:一个方形结构(口),一个与口形状相似的部分(犬),以及一个位于犬上方的弯曲部分(龙)。这种结构使得“甐”字看起来既像一个容器,又像一个怪兽的脸。
二、字义解释
在古文中,“甐”主要表示一种名为“甐”的野兽,也就是“鼍”,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鳄鱼。此外,“甐”还可以用来比喻勇士、英雄,如《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旋,又接之,斩之甐”,这里的“甐”就是指勇士。
三、用法与示例
1. 用法:“甐”字在古文中多用作名词,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的动物或人物。
2. 示例:
- “其形似虎,而小尾长吻,善游泳,食鱼,食肉。”——《山海经·南山经》
- “今勇士死,非勇也;智死,非智也;廉死,非廉也;忠死,非忠也。若夫勇、智、廉、忠,非吾所谓勇、智、廉、忠者也。”——《孟子·公孙丑下》
四、文化意义
“甐”字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汉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动物的观察和认识,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甐”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情趣。
总之,“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汉字,它的字形结构、字义解释以及文化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本文能为您在学习“甐”字时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 甐的意思、基本解释,甐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甐【午集上】【瓦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玉篇》器也。
又《正韻》動也,蔽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輪雖敝,不甐於鑿。《註》不甐於鑿,謂不動於鑿中也。鄭云:甐亦敝也。以輪厚石,雖齧之不能敝,其鑿旁使之動。
又《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