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瘴字的解释
瘴

拼音 zhàng 注音ㄓㄤˋ
部首疒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上包围
五笔UUJK 五行 统一码7634
笔顺丶一ノ丶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一丨
名称点、横、撇、点、提、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àng(ㄓㄤˋ)

⒈  〔瘴气〕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简称“瘴”,如“瘴疠”,“毒瘴”,“瘴雨蛮烟”。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miasma

造字法

形声:从疒、章声

English

malaria pestilential vapors

最读网瘴字讲解

《说“瘴”》 在古汉语的词汇宝库里,“瘴”是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字符。 一、字形与字源 “瘴”是一个形声字,从疒,章声。“疒”作为偏旁,明确地表示这个字与疾病相关。它的本义是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从古代的文字记载来看,在南方那片广袤而湿热的地带,这种特殊的气候现象伴随着疾病的发生,从而被古人所察觉并记录下来。 二、字义的延伸与发展 1. 瘴气 最初,“瘴”主要指瘴气。那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在古代,人们认为南方山林间弥漫着一种雾气,这种雾气带有湿热的气息,人一旦长时间处于其中,就容易生病。例如在一些描述岭南地区的古文中,“瘴疠之乡”这样的表述屡见不鲜。岭南在当时被视为偏远之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植被茂密,瘴气似乎无处不在。这种瘴气被认为包含着各种致病微生物、有害气体以及高湿度下滋生的有害物质等。 2. 瘴疠 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瘴”又引申出“瘴疠”一词,专门用来指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疫病。古代士兵戍边或者官员被贬谪到南方偏远地区时,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感染瘴疠。像唐代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柳州等地,那里的环境在他的诗文中多有体现,他担忧自己遭受瘴气的侵害而身体抱恙,“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样的诗句中就隐隐透露出对瘴疠之地的恐惧。 三、在文化中的体现 1. 文学意象 “瘴”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意象。许多文人墨客在被贬谪到南方之后,在他们的诗词文章里频繁提到“瘴”。如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虽然没有直接写瘴,但那种对岭南艰苦环境包括瘴气的担忧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而像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其中虽未提及瘴,但他在南方游历的经历中,想必也是深知瘴气的危害,这种潜在的影响也反映在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对仙境的向往之中,因为仙境是与这充满瘴气的尘世相对的美好境界。 2. 地域文化的标签 在地域文化方面,“瘴”成为了南方部分地区(尤其是岭南)的一种特殊标签。它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们对南方未知环境的一种认知和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对南方的疾病成因、气候特征有了科学的解释,但“瘴”这个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古代南方地域文化的理解。 总之,“瘴”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疾病、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认识与探索历程。

瘴


※ 瘴的意思、基本解释,瘴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àng

〈名〉

(1) (形声。从疒( chuáng),章声。“疒”与疾病有关。本义: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2) 同本义 [miasma]。如: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瘴氛(犹瘴气);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瘴茅(芒茅黄枯时节之瘴疠);瘴海(南方海域;指南方有瘴气之地);瘴乡(南方有瘴气的地方)

(3) 瘴疠[communicable subtropical diseases]。亦作“瘴厉”。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如:瘴色(因瘴厉患病的气色)

康熙字典

瘴【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障。《玉篇》瘴,癘也。《廣韻》熱病。《正字通》中山川厲气成疾也。《陸遊·避暑漫抄》嶺南或見異物從空墜,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