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燎字的解释
燎

拼音 liáo liǎo 注音ㄌ一ㄠˊ ㄌ一ㄠˇ
部首火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笔ODUI 统一码71CE
笔顺丶ノノ丶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iáo(ㄌ一ㄠˊ)

⒈  延烧:燎荒。燎原烈火。

⒉  烫:燎泡。

⒊  照明。

其他字义

liǎo(ㄌ一ㄠˇ)

⒈  挨近火而烧焦:把头发燎了。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 ?
  • 燎

汉英互译

burn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最读网燎字讲解

“燎”字的语文讲解 “燎”是一个充满力量与生机的汉字,它源于古代的火,象征着光明、温暖与希望。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火来驱赶野兽、照明以及取暖,因此,“燎”字也承载了这样的文化内涵。 一、字形结构 “燎”字由“火”和“尢”(yóu)两部分组成。其中,“火”作为偏旁,表明这个字与火有关;而“尢”则位于“火”的下方,起到了平衡和稳定的作用。这种结构使得“燎”字在视觉上更加稳重而有力。 二、字义解析 “燎”的本义是指放火焚烧,它通常用于描述用火来烧毁树木、庄稼等行为。例如,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燎原之火”这样的表述,用来形容野火蔓延的壮观景象。 然而,“燎”字并不总是表示破坏和毁灭。在某些语境下,它也可以表示光明、照亮的意思。比如,“燎夜”一词,虽然字面上看是指夜晚被火光照亮,但实际上也用来形容某种明亮而热烈的氛围。 此外,“燎”还可以表示一种祭祀仪式,即烧柴祭天。这种仪式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宗教活动,用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丰收。 三、语境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燎”字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仍有出现。它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热烈、激昂的氛围,或者表达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追忆。 例如,在诗歌中,诗人可能会用“燎原之火”来象征革命的火焰,表达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在历史小说中,也可能会用“燎夜”这样的词汇来描绘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或一个充满激情的夜晚。 四、文化内涵 “燎”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火的原始意义,还承载了人们对光明、温暖和希望的向往。同时,“燎”字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 总之,“燎”是一个充满力量与生机的汉字,它以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通过学习和了解“燎”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燎”字虽然并不常用,但它所蕴含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光明、温暖和希望。让我们铭记这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燎


※ 燎的意思、基本解释,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liáo

〈名〉

(1) 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 [torch]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疏:“庭燎者,树之于庭,燎之为明,是烛之大者。“

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注

(2) 又如:燎火(火炬);燎炬(火把);燎烛(烛炬)

词性变化

liáo

〈动〉

(1) 烫 [scald]。如:燎浆泡

(2) 另见 liǎo;liào

基本词义

liǎo

〈动〉

(1) (形声。从火,尞( liáo)声。本义:放火焚烧草木)

(2) 同本义 [burn]

燎,放火也。——《说文》

燎,烧田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燎,烧也。——《广雅》

若火之燎于原。——《书·洛诰》

燎京薪。——张衡《西京赋》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诗·小雅·正月》

(3) 又如:星火燎原。又指放火烧田除草。如:燎荒;燎野(放火烧田;火烧原野)。泛指延烧;烧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书·盘庚上》

(4) 又如:燎火(延烧着的火);燎草儿(到祖坟上烧纸)

(5) 烤炙,烘干,烘烤 [roast;scald]

疑以火自燎。——《汉书·王莽传》

光武对灶燎衣。——《后汉书·冯异传》

(6) 被火焰烧焦 [singe]

发一灯可燎阿房。——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如:燎眉(火烧眉毛。比喻情况急迫);燎发;燎毛

(8) 用同“憭”。明白;明了 [understand]

佼人燎兮。——《诗·陈风·月出》

(9) 又如:燎悟(明了,领悟);燎彻(了解透彻);燎燎(明显);燎亮(明白)

(10) 另见 liáo;liào

基本词义

liào

〈动〉

(1) 照明 [illuminate]

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吕氏春秋·精谕》

(2) 夜猎 [hunt in night]

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潜夫论》

(3) 又如:燎猎

(4) 假借为“尞”。烧柴祭天 [burn]

及百祀之新燎。——《吕氏春秋·季冬》。注:“燎者,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燎之。升其烟气。”

民所燎矣。——《诗·大雅·旱麓》。释文:“柴祭天也。”

休之以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祭天也。”

燎祭天,报之义也。——《白虎通·封禅》

(5) 又如:燎柴(烧柴祭天);燎祭(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把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祭天);燎燔(烧柴而祭)

(6) 另见 liáo;liǎo

康熙字典

燎【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玉篇》《正韻》?力弔切,音料。《玉篇》庭燎國之大事,樹以照衆也。《詩·小雅》庭燎之光。《釋文》鄭云:在地曰燎,執之曰燭,樹之門外曰大燭,於內曰庭燎,皆是照衆爲明。《禮·月令》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周禮·天官·閽人》設門燎。《註》地燭也。

《玉篇》放火也。

《詩·陳風》佼人燎兮。《朱傳》燎明也。

《詩·小雅》燎之方揚。《箋》火田曰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照切,音療。《廣韻》照也。

《廣韻》一曰宵田。

《廣韻》放火也。《詩·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集韻》本作尞。《前漢·郊祀志》尞禋有常用。《註》師古曰:尞與燎同。

《唐韻》力小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絞切,?音繚。《說文》本作?,亦放火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註》燎,力召反。

力鳥反。

《集韻》或作?。亦作轑。《前漢·杜欽傳》欲以熏轑天下。《註》師古曰:轑,讀曰燎。假借用字。

《集韻》憐蕭切,音聊。縱火焚也。

離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詩·小雅·庭燎釋文》徐邈音力燒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燎【卷十】【火部】

放火也。从火尞聲。力小切

说文解字注

(燎)放火也。此與尞義別。盤庚曰。若火之燎于原。大雅曰。瑟彼柞棫。民所燎矣。箋云。人熂燎除其旁草。小雅。燎之方揚。箋云。火田曰燎。玄應引說文有火田爲燎。王制曰。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从火。尞聲。力小切。二部。按詩釋文引說文、字林尞力召反。燎力小反。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