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虥字的解释
虥

拼音 zhàn 注音ㄓㄢˋ
部首虍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8665
笔顺丨一フノ一フノフ一フノ丶一フノ丶
名称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提、横、斜钩、撇、点、横、斜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àn(ㄓㄢˋ)

⒈  古同“虦”。

统一码

虥字UNICODE编码U+8665,10进制: 34405,UTF-32: 00008665,UTF-8: E8 99 A5。

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虥字讲解

“蛰”字的语文讲解 “蛰”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汉字,它的含义和用法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汉语中,“蛰”主要表示动物冬眠,也用来比喻人沉睡、不活跃的状态。 一、字义解析 “蛰”字的本义是指动物冬眠时蛰伏在土中不食不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例如,在冬季,许多蛇、龟、蛙等动物都会进入蛰伏状态,以节省能量并等待春天的到来。 此外,“蛰”也可以引申为人的沉睡或休眠状态。比如,在形容一个人长时间不露面、不活跃时,可以说他“蛰伏”了。这种用法不仅保留了“蛰”字表示冬眠的原始意义,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内涵。 二、词语搭配与例句 1. 词语搭配:“蛰伏”常与“动物”搭配使用,如“蛇蛰伏”、“蛙蛰伏”等。 2. 例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那些蛰伏了一个冬天里的动物们也纷纷出来活动了。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像一头蛰伏已久的狮子,随时准备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三、文化内涵 “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动物行为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冬眠的动物则代表着沉睡中的力量。因此,“蛰”字也寓意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和生命力。 此外,“蛰”字还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紧密相关。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蛰伏”则代表着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依然保持着对春天的期待和活力。 四、总结 “蛰”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描述了动物冬眠的状态,还引申为人的沉睡和休眠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蛰”字还承载着人们对春天和生命的期待与向往。因此,学习“蛰”字不仅是为了掌握其基本含义,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虥


※ 虥的意思、基本解释,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虥【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士限切《韻會》士版切,?音棧。《玉篇》貓也,字亦作虦。《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韓愈詩》下言人吏稀,唯足彪與虥。

《廣韻》昨閑切,音孱。士諫切,音輚。義?同。

交流分享

  • 虥的词语 组词
  • 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