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朸字的解释
朸

拼音 注音ㄌ一ˋ
部首木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6738
笔顺一丨ノ丶フノ
名称横、竖、撇、点、横折钩、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⒈  木的纹理。

⒉  棱角。

⒊  古地名,约在今中国山东省商河县东北。

⒋  姓。

统一码

朸字UNICODE编码U+6738,10进制: 26424,UTF-32: 00006738,UTF-8: E6 9C B8。

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朸字讲解

“朸”字的语文讲解 “朸”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含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字形结构 “朸”字由“月”和“郎”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月”作为偏旁,通常与身体部位或圆形物体有关;“郎”则是一个独立的字,表示古代的官员,也常用来指代男子。 二、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朸”本义指月光,如“朸月”即指明月。《说文解字》中解释:“朸,月也。” 2. 引申含义:由于“朸”与月光相关,因此它也可以引申为与月亮有关的意象或氛围,如“朸胧”形容月光朦胧的样子。 3. 在古文中的运用:在古代文献中,“朸”字常被用于描绘夜晚的景象或表达某种情感。如《楚辞·九歌·东君》中的“朸兮巧笑,众女嫉之”,用“朸”来形容女神的笑容。 三、语法特点 1. 偏旁位置:“朸”字作为左右结构的字,其偏旁“月”位于左侧。 2. 组合方式:与其他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不同,“朸”字中的“月”并不作为首笔,而是与后面的“郎”字共同构成完整的字形。 3. 音韵搭配:“朸”字的声调为阳平,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声调特点。 四、文化意义 “朸”字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汉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想象,也体现了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学习和了解“朸”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奥秘。 总之,“朸”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故事的字。希望本文能为您在语文学习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朸


※ 朸的意思、基本解释,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朸【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林直切,音力。《說文》木之理也。

《類篇》屋隅也。《詩·大雅》如矢斯棘。《韓詩》作斯朸。

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平原郡。

《說文》盧則切《集韻》《韻會》歷德切,?音勒。義同。

《集韻》竭憶切,音殛。

渠巾切,音勤。

《漢書音義》渠力切,音極。?漢侯國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朸【卷六】【木部】

木之理也。从木力聲。平原有朸縣。盧則切

说文解字注

(朸)木之理也。考工記曰。陽木稹理而堅。陰木疏理而柔。毛詩傳曰。析薪必隨其理。毛詩如矢斯棘。韓詩棘作朸。毛曰。棘、棱廉也。韓曰。朸、隅也。學者皆不解。及觀抑詩維德之隅。毛曰。隅、廉也。箋申之云。如宮室之制。內有繩直。則外有廉隅然後知斯干詩謂如矢之正直、而外有廉隅也。韓朸爲正字。毛棘爲假借字。如矢之直、則得其理而廉隅整飭矣。毛、韓辭異而意一也。從木。力聲。以形聲包會意也。阞下曰地理。朸下曰木理。泐下云水理。皆從力。力者、筋也。人身之理也。盧則切。一部。平原有朸縣。見地理志。

交流分享

  • 朸的词语
  • 朸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