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犛字的解释
犛

拼音 máo lí 注音ㄇㄠˊ ㄌ一ˊ
部首牛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上包围
统一码729B
笔顺一一丨ノ丶ノ一ノ丶一ノノ一一丨
名称横、横、竖、撇、点、撇、横、撇、捺、横、撇、撇、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áo(ㄇㄠˊ)

⒈  古同“牦”,牦牛。

其他字义

lí(ㄌ一ˊ)

⒈  〔犛靬(qián)〕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又汉代张掖郡县名,在今甘肃省永昌县。

异体字

  • ?
  • ?
  • ?
  • ?

English

a black ox, a yak

最读网犛字讲解

“倔”字的语文讲解 “倔”是一个形声字,从牛,且声。从“牛”,表示与牛有关;“且”作为声符,表明了字的读音。“倔”的本义是“固执”。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倔”字的语文含义及其用法。 一、字义解释 1. 固执:“倔”最基本的含义是固执,指坚持自己的意见或做法,不易被说服或改变。例如,在句子“他性格倔强,从来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中,“倔强”就是形容一个人性格固执,不听从他人。 2. 顽强:除了固执之外,“倔”还可以用来形容人顽强不屈的精神。比如,“尽管遭遇了重重困难,他依然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3. (性情)刚强不屈:“倔”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情刚强不屈,有骨气。例如,“她性格倔强,从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二、词语搭配 “倔”字常与其他字组成词语,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搭配: 1. 倔强:形容人性格刚强不屈。 2. 倔强儿:指性格刚强的孩子。 3. 倔头倔脑:形容人固执倔强的样子。 4. 倔强心理:指一种坚持己见、不易妥协的心理状态。 三、语法功能 在句子中,“倔”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使用。例如: 他性格倔强,从来不轻易改变主意。(谓语) 她倔强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定语) 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表现出倔强的精神。(状语)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1. 近义词:固执、顽固、坚强等。 2. 反义词:顺从、妥协、软弱等。 五、造句示例 1. 他是个倔强的人,从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 2. 尽管受到了委屈,她还是倔强地不肯哭出来。 3. 她倔强地守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总之,“倔”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字,它代表着坚持、顽强和不屈的精神。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犛


※ 犛的意思、基本解释,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牦牛 [yak],产于西藏

康熙字典

犛【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莫交切《韻會》《正韻》謨交切,?音茅。《說文》本作犛。長髦牛也。从牛,?聲。《玉篇》獸如牛而尾長,名曰犛牛。《楚語》巴浦之犀犛兕象。《註》犛,莫交切。《司馬相如·上林賦》?旄獏犛。《註》犛,一音茅,或以爲貓牛,毛可爲翿是也。《集韻》或作氂斄髦,通作貓。《廣韻》書作犛。

《集韻》謨袍切,音毛。本作氂。犛牛尾也。或作斄。《楚語·犀犛註》犛,亦作旄。

《廣韻》里之切《集韻》《韻會》陵之切,?音釐。義同。

《玉篇》牛黑色。《司馬相如·上林賦》獏犛。《註》張揖曰:犛牛,黑色,出西南徼外。《班固·西都賦》曳犀犛。

《集韻》鳴龍切,音氂。羌中牛名。李登說。

《廣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音來。《廣韻》關西有長尾牛。《集韻》或作氂。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犛【卷二】【犛部】

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聲。凡犛之屬皆从犛。莫交切〖注〗《段注》:犛切里之;氂切莫交。

说文解字注

(犛)西南夷長髦牛也。今四川雅州府淸谿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產旄牛。而淸谿縣南抵寧遠府、西抵打箭鑪。古西南夷之地。皆產旄牛。如郭樸注山海經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長毛者。小角。其體純黑。土俗用爲菜。其尾腊之可爲拂子。云長髦者、謂背䣛胡尾皆有長毛。下文氂字乃專謂尾也。此牛名犛牛。音如貍。楚語。巴浦之犀犛。上林賦。㺎旄貘犛。以其長髦也。故史記西南夷傳謂之髦牛。以其尾名氂也。故周禮樂師注謂之氂牛。以氂可飾旄也。故禮注、爾雅注、北山經、上林賦注、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氂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讀犛如毛。非也。據上林賦則旄犛異物。中山經。荆山多犛牛。郭曰。旄牛屬。从牛。?聲。里之切。一部。按犛切里之。氂切莫交。徐用唐韵不誤。而俗本誤易之。凡犛之屬皆从犛。

交流分享

  • 犛的词语
  • 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