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絡字的解释
絡

拼音 luò lào 注音ㄌㄨㄛˋ ㄌㄠˋ
部首糹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XTKG 统一码7D61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ノフ丶丨フ一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ào(ㄌㄠˋ)

⒈  均见“络”。

异体字

  • ?
  • ?

English

enmesh, wrap around; web, net

最读网絡字讲解

“纟”字的语文讲解 在汉字中,“纟”是一个常见的偏旁部首,通常与丝线、绳索等有关。它不仅代表了与丝线相关的意义,还在很多汉字中起到了构成字形的重要作用。 一、“纟”的基本含义 “纟”通常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的事物。例如,在古代汉语中,“纟”常用来指代细长、柔软的线条,如丝线、麻线等。此外,“纟”也可以泛指各种细长的物品,如网兜、绳索等。 二、“纟”在汉字中的运用 在汉字中,“纟”作为偏旁部首,常常出现在与丝线、绳索等意义相关的字中。例如: 1. 线:如“红线”、“棉线”,这些字都包含了“纟”这个偏旁,表示与丝线有关。 2. 绳:如“绳子”、“钢丝”,这些字也包含了“纟”,表示与绳索有关。 3. 网:如“渔网”、“蜘蛛网”,这些字中的“纟”表示网状物体的细长结构。 除了上述字外,“纟”还出现在一些其他字中,如“缠”、“绕”等,这些字都表达了缠绕、围绕的意思,与“纟”所代表的丝线、绳索的意义有一定的关联。 三、“纟”的笔画数和结构 “纟”是一个由三条曲线组成的汉字,总共有6画。它的结构简单明了,主要由一个撇、一个竖和一个弯钩组成。这种结构使得“纟”在书写时具有一定的流畅性和美观性。 四、“纟”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偏旁部首,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古代,人们常用“纟”来形容细长、柔软的物品,如“丝丝入扣”中的“丝丝”,就形象地描绘了丝线的细腻和紧密。此外,“纟”还与一些传统手工艺密切相关,如编织、刺绣等,这些手工艺都离不开丝线和绳索的使用。 总之,“纟”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偏旁部首,不仅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和掌握“纟”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絡


※ 絡的意思、基本解释,絡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luò

〈名〉

(1) 泛指网状的物品 [sth. resembling a net]

黄金莺巧結梅花絡。——《红楼梦》

(2) 又如:橘络;丝瓜络

(3) [中医]∶泛指各类络脉[collateral branch of the large channel]。像罗网状,无处不到,由大而小。通常分别络、浮络和孙络等类

治其络经。——《素问·三部九侯论》

(4) 马龙头 [horse halter]

晨风白金络。——简文帝《西斋行马》

(5) 又如:络头(马首上的罗辔。俗称“马龙头”;头巾,敛发的器具)

词性变化

luò

〈形〉

(1) 由较简单的物质結合而形成的(如化合物或离子) [complex]。如:络离子;络盐;络合物

(2) 另见 lào

康熙字典

絡【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音洛。《說文》絮也。一曰麻未漚也。《急就篇註》絡卽今之生䌤也。一曰今之綿紬是也。

《史記·扁鵲傳》中經維絡。《註》十二經脈,十二絡脈。

《前漢·揚雄傳》緜絡天地。《註》謂包絡之也。

《楚辭·招䰟》鄭綿絡些。《註》絡,縛也。

《班固·西都賦》籠山絡野。《註》絡,繞也。

《班固·東都賦》衍地絡。《註》絡,網也。

《揚子·方言》繘或謂之絡。

《揚子·方言》絡謂之格。《註》所以轉篗車也。《廣韻》又姓。

《集韻》克各切,音恪。義同。

《韻補》叶魯故切。《楚辭·招䰟》秦篝齊纓,鄭綿絡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絡【卷十三】【糸部】

絮也。一曰麻未漚也。从糸各聲。盧各切

说文解字注

(絡)絮也。今人聯絡之言。葢本於此。包絡字、漢人多叚落爲之。其實絡之引申也。楊雄傳曰。緜絡天地。以絮喻也。一曰麻未漚也。陳風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曰。漚、柔也。箋云。於池中柔麻。使可緝績作衣服。按未漚者曰絡。猶生絲之未湅也。从糸。各聲。盧各切。五部。

交流分享

  • 絡的词语
  • 絡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