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揆字的解释
揆

拼音 kuí 注音ㄎㄨㄟˊ
部首扌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RWGD 五行 统一码63C6
笔顺一丨一フ丶ノノ丶一一ノ丶
名称横、竖钩、提、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横、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í(ㄎㄨㄟˊ)

⒈  度(duó),揣测:揆度。揆策。揆古察今。

⒉  道理,准则:千载一揆。

⒊  事务:百揆。

⒋  管理,掌管:揆百事。

⒌  旧称总揽政务的人,如宰相等:阁揆。揆席(宰相之位)。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扌、癸声

English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最读网揆字讲解

“箴”字的语文讲解 “箴”是一个形声字,从言,堇(qín)声。从言,表示与言语、说话有关;堇,则是声符,表明字的读音。 一、字义解析 “箴”字的基本意义是规谏、劝诫。它通常用于形容一种严肃的劝诫之言,用于指出别人的错误或不足,希望对方能够改正。这种文字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就是引用了一句古老的箴言来警示自己。 二、结构分析 “箴”字由“言”和“堇”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言”作为首笔,明确了这个字与言语、说话的关联;而“堇”则作为声符,给出了字的准确读音。这种结构使得“箴”字既具有了形象性,又保留了其原有的音韵特点。 三、用法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箴”字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演讲中仍然可以见到。例如,在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文章中,作者可能会用“箴言警句”来形容那些深刻的人生智慧或忠告。此外,“箴”字也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词,如“箴规”、“箴谏”等,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和外延。 四、文化内涵 “箴”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引用箴言来规谏他人,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箴”字也启示我们,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或不足时,应该以一种严肃、负责任的态度提出批评和建议。 总之,“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道德内涵的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结构和文化内涵的深入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揆


※ 揆的意思、基本解释,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kuí

〈动〉

(1)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 同本义 [measure;direction-find]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3)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conjecture;estimate]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4)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5) 管理;掌管 [administer]

[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6)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7) 灭;破 [put out]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词性变化

kuí

〈名〉

(1) 准则;原则 [criterion]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

(2) 又如:千载一揆

(3) 事务;政事 [affairs]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4)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prime minister]。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康熙字典

揆【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求癸切《集韻》《韻會》巨癸切,?葵上聲。《說文》葵也。《爾雅·釋言》度也。《易·繫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註》循其辭,以度其義。《詩·鄘風》揆之以日。《史記·律書》癸之爲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百揆,官名。《書·舜典》納于百揆。《傳》納舜于此官,揆度百事也。《後漢·百官志註》百揆,堯初別置,周更名冢宰。

《正字通》渠惟切,音葵。字彙闕平聲,非。◎按唐韻,集韻諸書,揆字止收紙韻,不入支韻。經典釋文亦無平聲,从舊可也。本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揆【卷十二】【手部】

葵也。从手癸聲。求癸切

说文解字注

(揆)度也。各本作葵也。今依六書故所據唐本正。度者、法制也。因以爲揆度之度。今音分去入。古無二也。小雅。天子葵之。傳曰。葵、揆也。謂叚葵爲揆也。从手。癸聲。求癸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