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摘字的解释
摘

拼音 zhāi 注音ㄓㄞ
部首扌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6458
笔顺一丨一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
名称横、竖钩、提、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āi(ㄓㄞ)

⒈  采取,拿下:采摘。摘取。摘桃子。摘除。

⒉  选取:摘要。摘录。摘编。文摘。摘引。寻章摘句。指摘(挑出缺点)。

⒊  借:摘兑。东摘西借。

异体字

  • ?
  • ?
  • ?
  • ?

汉英互译

cull、pack、plunk、selec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商声

English

pluck, pick; select; specify

最读网摘字讲解

“摘”字的语文讲解 “摘”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在现代汉语中,“摘”常常与手部动作相关,表示用手将某物取下或取来。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摘”字的含义、用法及其相关的例句。 一、“摘”字的含义 1. 用手取物:这是“摘”字最基本的意思。例如,“摘苹果”就是用手将苹果从树上取下来。在这个句子中,“摘”表示的是用手进行的动作。 2. 选取、选择:除了取物的动作,“摘”还可以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比如,“他摘掉了我的帽子”这个句子中,“摘”就表示选择了帽子并将其从头上取下。 3. 摘取花朵或果实:在植物学或园艺活动中,“摘”常用来描述摘取花朵或果实的动作。例如,“摘下一朵花”或“摘几个桃子”。 二、“摘”字的用法 1. 动宾结构:“摘”通常作为动词,后面可以接名词或代词作为宾语,构成动宾短语。如:“摘苹果”、“摘星星”。 2. 时间状语:“摘”有时可以作为时间状语,修饰动词,表示某个动作发生的时间。例如:“昨天,我摘了一些水果。” 3. 程度状语:“摘”还可以作为程度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表示摘的程度。如:“他摘得很仔细。” 三、“摘”字的例句 1.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我摘下一朵最美的玫瑰。 2. 小明摘下了帽子,准备出门去玩。 3. 农民们在果园里摘取成熟的果实。 4. 她轻轻地摘下一片树叶,放在手心仔细观察。 5. 这本书很受欢迎,很快就被摘阅了很多次。 四、“摘”字的注意事项 1. 动作的轻柔性:由于“摘”涉及用手取物,因此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物体损坏。 2. 选择性与多义性:“摘”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区分和使用。 3. 搭配习惯:在搭配“摘”字时,要注意与不同名词的搭配习惯,使句子更加通顺。 总之,“摘”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汉字,其含义丰富多样,用法灵活。通过学习和掌握“摘”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各种表达方式。

摘


※ 摘的意思、基本解释,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āi

〈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 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2) 同本义 [pick;pluck;take off ]

摘,摭果树实也。——《说文》

摘,取也。——《广雅》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新唐书·承天皇帝传》

以摘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摘而藏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摘胆剜心(形容杀人者的凶残);摘肩儿(摘下肩上的担子);摘青(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摘瓜抱蔓(喻一扫而空);摘桃子(比喻坐享其成);摘棉花;摘苹果

(4) 除去,去掉 [remove]

过了三天再不去,叫人来摘门下瓦。——《儒林外史》

(5) 又如:把灯泡摘下来;摘帽(脱下帽子);摘头(除去头上首饰);摘不开(摆脱不了)

(6) 摘录 [take passages]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 李贺《南国》

(7) 又如:摘句(摘录文章诗歌之句);摘钞(择要抄录);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 调拨 [allocate]。如:摘那(调拨);摘拨(调派)

(9) 〈方〉∶借 [borrow]。如:摘了几个钱救急;摘钱(因急用而临时告借)

康熙字典

摘【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說文》拓果樹實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賦》摘齊行列。《註》指摘行列。使整齊也。

《廣韻》發也,動也。《元稹詩》共邀連榻坐,兼去摘船行。《自註》音剔。

《唐韻》竹厄切《集韻》《韻會》陟革切,?音謫。手取也。《唐書·建寧王倓傳》天后次子賢作歌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歸。或作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摘【卷十二】【手部】

拓果樹實也。从手啻聲。一曰指近之也。他歴切。又,竹戹切〖注〗臣鉉等曰:當从適省乃得聲。

说文解字注

(摘)拓果樹實也。拓者、拾也。拾者、掇也。掇者、拾取也。果樹實者、有果之樹之實也。拓之、謂之摘。引申之、凡他取亦曰摘。此篆與擿音義殊。从手。啻聲。他歷切。又竹歷切。按竹歷切、是也。他歷則爲擿之音矣。十六部。宋本竹歷。今本改竹厄、以同廣韵。一曰指近之也。別一義。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