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扝字的解释
扝

拼音 yū wū kū 注音ㄩ ㄨ ㄎㄨ
部首扌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五笔RFNN 统一码625D
笔顺一丨一一一フ
名称横、竖钩、提、横、横、竖折折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ū(ㄩ)

⒈  古同“扜2”。

其他字义

wū(ㄨ)

⒈  古同“扜2”。

其他字义

kū(ㄎㄨ)

⒈  播扬。

统一码

扝字UNICODE编码U+625D,10进制: 25181,UTF-32: 0000625D,UTF-8: E6 89 9D。

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扝字讲解

“煽”字的语文讲解 “煽”是一个形声字,从“火”,“煽”声。“火”是形旁,表明这个字与火有关;“煽”是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其本义是指扇动扇子,以生风降温。 一、字义演变 “煽”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出现,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煽,以火动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义逐渐扩展,不仅用于描述扇动扇子的动作,还可以用来比喻煽动、怂恿他人做坏事。 二、词性变化 “煽”字可以作为动词,如“煽动”、“煽惑”,表示鼓动、怂恿他人做某事;也可以作为名词,如“煽动者”,指进行煽动行为的人。 三、用法示例 1. 动词用法: - 他煽动群众闹事,企图破坏选举。 - 她在朋友间煽风点火,制造矛盾。 2. 名词用法: - 这个煽动者非常狡猾,总是想方设法煽动别人。 - 这一事件背后,显然有个人的煽动在作祟。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煽动、怂恿、煽惑 - 反义词:平息、制止、劝阻 五、相关成语 - 煽风点火:形容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纷争。 - 煽动民意:指利用舆论或手法操纵群众的情绪或意愿。 六、注意事项 在使用“煽”字时,需要注意其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不良行为或负面现象。此外,“煽”字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写错,需仔细辨认。 总之,“煽”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种用法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词性、用法等方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这个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扝


※ 扝的意思、基本解释,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扝【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苦胡切《集韻》空胡切,?音枯。《揚子·方言》扝搷揚也。

《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引也。扝原字从亐。

交流分享

  • 扝的词语
  • 扝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