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课字的解释
课

拼音 注音ㄎㄜˋ 繁体
部首讠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YJSY 五行 统一码8BFE
笔顺丶フ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名称点、横折提、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课(課)kè(ㄎㄜˋ)

⒈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⒉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⒊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⒋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⒌  使交纳赋税:课税。课役。

⒍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课。

⒎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课。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ass、lesson

造字法

形声:从讠、果声

English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最读网课字讲解

“课”字的语文讲解 “课”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在现代汉语中,“课”主要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课”字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 一、“课”的基本含义 1. 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例如:“这门课的内容很有趣。” 2. 课时:指一节课的时间长度。如:“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语法知识。” 3. 上课:指学生按照课程安排,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例如:“今天上午有两节课。” 4. 课文:指教材中的文字,通常用于阅读教学。如:“这篇课文写得非常好。” 二、“课”的引申含义 1. 功课:指学生的学习任务或作业。如:“他最近功课很忙。” 2. 课业: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或学习的成果。例如:“这次考试他的课业成绩很好。” 3. 课间:指学校活动中两个相邻课程之间的休息时间。如:“下课了,我们去操场玩吧。” 4. 课税:指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例如:“他每年都要交一定的课税。” 三、“课”的用法 1. 名词用法:表示课程、课时、课文等。如:“这门课我很感兴趣。” 2. 动词用法:表示上课、学习等。如:“今天我们要上一堂重要的课。” 3. 形容词用法:表示与课程、课时相关的属性。如:“这节课的内容很生动。” 4. 副词用法:表示时间上的短暂性。如:“这节课我们只讲了十分钟。” 四、“课”的句法功能 “课”字可以作为句子成分,表达多种语义关系。例如: - 主语:“孩子们正在上语文课。” - 宾语:“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 定语:“那本语文课本是我的课业资料。” - 状语:“他很认真地听每一节课。” 五、“课”的文化内涵 “课”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古代的“课”与“读”密切相关,读书学习被视为一种责任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课”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结语 “课”字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无论是表示课程、课时,还是上课、课文,它都与教育、学习紧密相连。通过了解“课”字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希望这篇语文讲解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字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还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课


※ 课的意思、基本解释,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examine]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urge]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teach and study]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levy]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divinate]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词性变化

〈名〉

(1) 教学科目 [subject;course]。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class]。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lesson]。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tax]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section]。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康熙字典

課【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臥切,科去聲。《說文》試也。《廣雅》第也。《玉篇》議也。《增韻》計也,程也。《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前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晉書·元帝紀》勸課農桑。《宋書·沈約自序》少寬其工課。《汲冢周書》程課物徵。《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廣韻》稅也。《舊唐書·職官志》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

縣名、水名。《隋書·地理志》課陽縣,屬南陽郡,因課水而名。

《玉篇》苦訛切《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課差也。

《類篇》率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課【卷三】【言部】

試也。从言果聲。苦臥切

说文解字注

(課)試也。廣韵。第也。税也。皆課試引伸之義。从言。果聲。苦臥切。十七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