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麇字的解释
麇

拼音 jūn qún 注音ㄐㄨㄣ ㄑㄨㄣˊ
部首鹿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上包围
五行 统一码9E87
笔顺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ノ一丨ノ丶
名称点、横、撇、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撇、竖弯钩、撇、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ūn(ㄐㄨㄣ)

⒈  古书上指獐子。

其他字义

qún(ㄑㄨㄣˊ)

⒈  成群:麇至。麇集(聚集,群集)。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general name for the hornless deer; to collect to band together

最读网麇字讲解

“麇”字的语文讲解 “麇”是一个形声字,从麦,隹声。从“麦”,表示与麦有关;“隹”,本义指鸟,但在这里作为声符,表明这个字的读音。 一、基本含义 “麇”字的基本含义是“獐子”。獐子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于鹿科,常生活在山林之间。在古代,人们常常捕猎獐子作为食物或用于祭祀。 二、字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麇”字的含义有所扩展。它可以泛指任何类似的中小型鹿类动物,如“麇鹿”、“獐子”等。此外,“麇”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杂乱无章的样子,如“麇集”(像獐子一样聚集在一起)。 三、用法与结构 在现代汉语中,“麇”字主要用作名词,通常指代一种特定的动物——獐子。它还可以作为形容词的一部分,修饰其他名词,表示某种状态或特征。 例如: “他追逐着一只麇子,穿梭在树林间。”(指代獐子) “人群麇集,场面十分热闹。”(形容人多的场景) 四、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麇”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常常出现在古诗词和谜语中,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共处的追求。同时,“麇”字也体现了汉字的象形特点和音韵之美。 五、总结 “麇”字是一个形声字,其基本含义是“獐子”,并可以通过引申来表示其他相关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作名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感。学习“麇”字,不仅可以了解其字义和用法,还能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麇”这个字。

麇


※ 麇的意思、基本解释,麇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jūn

〈名〉

(1) 獐子 [river deery],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2) 古地名 [name of an ancient country]

(3) 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

楚子代 麇。——《左传》

(4) 春秋时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

楚王使由于城 麇。——《左传》

(5) 另见 qún

基本词义

qún

〈动〉

(1) 成群 [flock together]

求诸侯而麇至。——《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麇,群也。”

(2)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来);麇居(群居)

(3) 另见 jūn

康熙字典

麇【亥集下】【鹿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居筠切《集韻》《韻會》俱倫切《正韻》規倫切,?音頵。《說文》麞也。似鹿。麞性驚,又善聚散,故又名麇,一物二名也。《左傳·哀十四年》逢澤有介麇焉。

國名。《左傳·文十年》厥貉之會,麇子逃歸。

《文十一年》楚子伐麇,敗麇師於防渚。

地名。《左傳·定五年》吳師居麇。《註》麇,地名。

《集韻》拘云切《韻會》拘雲切,?音君。義同。

《集韻》衢雲切《韻會》《正韻》渠云切,?音羣。《左傳·昭五年》求諸侯而麇至。《註》麇,羣也。

《廣韻》丘粉切《集韻》去粉切《韻會》苦粉切《正韻》苦隕切,??。束縛也。《左傳·哀二年》羅無勇,麇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麇【卷十】【鹿部】

麞也。从鹿,囷省聲。麕,籒文不省。居筠切

说文解字注

(麇)麞也。釋獸曰。麕、牡麌。牝麜。其子麆。許書皆無其字。葢鹿旁皆後人所箸也。从鹿。囷省聲。葢小篆省囷爲禾也。居筠切。古音在十三部。

(麕)籒文不省。今詩如此作。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