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蔨字的解释
蔨

拼音 juàn 注音ㄐㄨㄢˋ
部首艹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上下
五笔ALUB 统一码8528
笔顺一丨丨丨フ丶ノ一一ノ丶フフ一
名称横、竖、竖、竖、横折、点、撇、横、横、撇、捺、横折钩、竖弯钩、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uàn(ㄐㄨㄢˋ)

⒈  即“鹿藿”,一种草本植物,叶似大豆,根黄而香。亦称“鹿豆”。

统一码

蔨字UNICODE编码U+8528,10进制: 34088,UTF-32: 00008528,UTF-8: E8 94 A8。

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蔨字讲解

“薯”字的语文解释 “薯”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汉字,它源自于我们的祖先对植物的细致观察和智慧结晶。在现代汉语中,“薯”主要指的是一类常见的植物——薯类作物。 一、字形结构 “薯”字由“艹”、“蜀”和“薯”三部分组成。其中,“艹”是草字头,通常与植物相关;“蜀”在这里作为声旁,帮助我们辨识字的读音;而“薯”则是这个字的主体部分,指示了我们要讨论的对象。 二、字义解释 1. 本义:“薯”最初指的是一种名叫“薯蓣”的植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山药。这种植物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食材,既可入药也可食用。 2. 引申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薯”字的含义逐渐扩展。现在,“薯”不仅指山药,还泛指所有薯类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红薯)、芋头等。这些作物都是根茎类食物,富含淀粉和纤维,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意义:“薯”字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农耕文明中对野生植物的利用和改良。 三、读音与用法 “薯”字的普通话标准读音为shǔ,属于第三声。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笔画的流畅和舒展,以表现出汉字的优雅和美感。 在汉语中,“薯”字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如“他喜欢吃烤薯”、“这种作物是薯类作物”等。此外,在一些地名和品牌名中也能见到“薯”字的身影。 四、总结 “薯”这个字不仅简单易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也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了解“薯”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蔨


※ 蔨的意思、基本解释,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蔨【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渠殞切,音窘。《爾雅·釋草》蔨,鹿?。《註》今鹿豆也。《王磐·野菜譜》蔨,野鹿豆。

《廣韻》渠篆切,音圈。義同。

《集韻》同菌。

交流分享

  • 蔨的词语
  • 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