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倨字的解释
倨

拼音 注音ㄐㄨˋ
部首亻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WNDG 五行 统一码5028
笔顺ノ丨フ一ノ一丨丨フ一
名称撇、竖、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ù(ㄐㄨˋ)

⒈  傲慢:前倨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倨傲。倨固。倨慢。

⒉  微曲():倨句(钝角形的称“倨”;锐角形的称“句”)。

⒊  古同“踞”,伸开脚坐着。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arrogant, haughty, rude

最读网倨字讲解

“倨”字的语文讲解 “倨”是一个汉字,其本义是“傲慢”。在古代汉语中,“倨”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傲慢,不恭敬。这个字的结构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亻”,表示与人有关。 “倨”字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达一种傲慢或不屑的情感。例如,在《史记·魏世家》中就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曰:‘善矣,吾子之谋也。’‘善矣,吾子之能也。’‘何如’曰:‘必为有巢氏之后也。’夫是以得安其安,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可也。‘奚为’曰:‘必为有扈氏之后也。’夫是以得乎中行?”中的“何如”、“奚为”都是“倨”的用法,表示一种傲慢的询问和断言。 此外,“倨”字也可以同“骄”,表示傲慢。如《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今王亦去臣之罪,亲枉而信士之言,岂若忠臣之无所畏忌,直士之无所顾忌,以规谏非也?”中的“直士”就是指傲慢而刚直的人,与“倨”同义。 在现代汉语中,“倨”字虽然不常用,但其蕴含的傲慢情感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用“倨”来形容某人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同时,“倨”字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他人,避免傲慢对待他人。 总之,“倨”是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以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礼仪的重要窗口。

倨


※ 倨的意思、基本解释,倨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形〉

(1) (形声。从人,居声。本义:傲慢)

(2) 同本义 [haughty;arrogant]

倨,不逊也。——《说文》

游毋倨。——《礼记·曲礼》。疏:“慢也。”

嫂何前倨而后恭也。——《战国策·秦策》

与其倨也宁句。——《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按,凡侈曰倨,敛曰句。

体倨固而心执诈。——《脩身》

(3) 又如:倨忽(傲慢而疏忽);倨倨(一无思虑、神色傲慢的样子;盛服的样子);倨见(傲慢地接见或往见);倨侮(傲慢自大)

(4) 直而折曲 [bended]

倨中矩,句中钩。——《礼记·乐记》

(5) 又如:倨句(器物弯曲的形状。曲度较小的叫倨,大的叫句);倨佝(倨拘。弯曲的,句为甚曲);倨立(立而不正,前倾侧倚)

(6) 通“踞”。凭倚 [rely on]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庄子·天运》

沛公方倨床从两女子洗足。——《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康熙字典

倨【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據。倨傲,不遜。《禮·曲禮》遊毋倨。《呂氏春秋》貴爲天子,而不驕倨。

《淮南子·覽冥訓》臥倨倨,興眄眄。《註》倨倨,臥無思慮也。

矩之直者爲倨,折而衡者爲句。磬有倨句,戈亦有倨句,詳《周禮·冬官考工記》。

《禮·樂記》倨中矩,句中鉤。《註》倨,微曲也。

箕坐也。《前漢·張耳傳》高祖箕倨。倨牙,獸牙倨曲也。《爾雅·釋畜》駮如馬,倨牙。疏:其牙倨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倨【卷八】【人部】

不遜也。从人居聲。居御切

说文解字注

(倨)不遜也。遜當是本作孫。說詳辵部。孫者、逡循恭敬之意。戰國策曰。何前倨而後恭。引伸之凡侈曰倨。凡斂曰句。大戴禮。與其倨也寧句。樂記。倨中矩。句中鉤。左傳。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淮南子。句爪倨牙。凡言侈斂之度謂之倨句。?工記曰。倨句一矩有半。又曰。倨句磬折。卽謂一矩有半也。又曰。倨句外博。謂侈於一矩而不及一矩有半也。又曰。句於矩。謂斂於一矩也。管子弟子職曰。倨句如矩。謂正方也。从人。居聲。居御切。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