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掬字的解释
掬

拼音 注音ㄐㄨ
部首扌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RQOY 五行 统一码63AC
笔顺一丨一ノフ丶ノ一丨ノ丶
名称横、竖钩、提、撇、横折钩、点、撇、横、竖、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ū(ㄐㄨ)

⒈  用两手捧:以手掬水。掬诚相见。笑容可掬。

异体字

  • ?
  • ?
  • ?
  • ?
  • ?
  • ?

造字法

形声:从扌、勹米声

English

to grasp or hold with both hands

最读网掬字讲解

“捧”字的语文讲解 “捧”是一个汉字,读音为pěng,有多种含义,常用于形容用手托着或容纳物品的动作或状态。下面是对“捧”字的语文讲解: 一、基本含义 “捧”字的基本含义是用手托着或握住某物。例如,“捧起一本书”表示用手拿起一本书来阅读。 二、引申含义 1. 尊重与敬意:在汉语中,“捧”字有时也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例如,“捧场”表示在某人演出或发表演讲时给予热烈的支持和鼓励。“捧角”则原指戏剧界中用钱培植演员,后泛指用某种手段培养或提拔人才。 2. 喜爱与宠爱:有时,“捧”字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喜爱或宠爱。比如,“捧在手心里”形容非常珍视和爱护某人或某物。 三、词语搭配 “捧”字常与其他字组成词语,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例如: “捧腹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捧心剔骨”:形容极度悲伤痛苦的样子。 “捧日擎月”: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思地想干某件事。 四、用法与辨析 在句子中,“捧”字可以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例如,“他捧着一束鲜花,微笑着向我走来。”(谓语),“她捧心剔骨地哭泣着。”(定语)。 需要注意的是,“捧”字与“捧持”在字形上相似,但意义有所不同。“捧持”多用于形容用手握住或托住物品的动作,而“捧”字则更侧重于表达一种态度或情感。 五、文化内涵 “捧”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有爱心的一面,还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学习和理解“捧”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捧”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和丰富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文化内涵的深入讲解,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字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学习中去。

掬


※ 掬的意思、基本解释,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两手相合捧物 [hold in both hands]

受珠玉者以掬。——《礼记·曲礼》。释文:“两手曰掬。”

舟中之指可掬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注:“两手可掬。”

(2) 又如:以手掬水;掬示(捧出来示众,昭示)

(3) 置于“可”后,指可以用手捧住。多用来描写景色鲜明或情绪充溢 [scoop]。如:笑容可掬;娇憨可掬;恐怖之色可掬

(4) 抓取,取 [grasp]。如:掬抛(谓或取或弃。犹摆布)

(5) 卷起;卷缩 [curl]。如:掬缩(卷曲收缩);掬蹙(卷缩)

(6) 撅;翘起 [protrude]

八戒采着马,掬着嘴,摆着耳朵。——《西游记》

词性变化

〈量〉

犹捧。指两手相合所捧的量。如:掬壤(一捧之土);一掬之泪

康熙字典

掬【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六切,音菊。與匊同。兩手曰掬。《禮·曲禮》受珠玉者以掬。《疏》謂手中也。《左傳·宣十二年》舟中之指可掬也。

《詩詁》兩手曰臼,屈掌曰匊。

《小爾雅》掬,一升也。今俗謂兩手所奉爲一掬,則數合也。

《揚子·方言》離也。齊?曰斯。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說文》在手曰匊。俗作掬。《廣韻》與?同。《韻會》本作揈。《正字通》本作臼。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匊【卷九】【勹部】

在手曰匊。从勹米。居六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掬,非是。

说文解字注

(匊)在手曰匊。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小雅。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毛皆云。兩手曰匊。此云在手。恐傳寫之誤。手部曰。持、握也。握、搤持也。搤、捉也。捉、搤也。把握也。然則在手曰捉、曰搤、曰握、曰持、曰把。不曰匊也。據篇、韵所言則許書之譌久矣。玉篇曰。古文作臼。此語尤誤。臼者、叉手也。叉者、手指相錯也。廣韵以兩手奉物訓臼、誤矣。方言曰。掬、離也。燕之外郊朝鮮洌水之閒曰掬。此方俗殊語。不係乎本字也。从勹米。會意。米至?。兩手兜之而聚。居六切。三部。俗作掬。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