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莖
⒈ 见“茎”。
异体字
- 茎
English
stem, stalk
最读网莖字讲解
“芟芟”字的语文讲解
“芟芟”是一个形声字,从艹,余声。这个字的本义是割草,亦指割草的农具——镰刀。在古代,人们常用这个字来描述用镰刀等工具割除杂草或庄稼的过程。
从字形上来看,“芟芟”由两个相同的“芟”字组成,这种结构在汉字中较为少见,因此显得格外醒目。两个“芟”字并排,形象地表达了割草时一刀接一刀的场景,充满了力量感。
在词语中,“芟芟”常被用作连绵词,形容草被割下的声音。这种用法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割草时的场景,还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割裂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此外,“芟”字本身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割草这一动作,还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在古代,农民们依靠辛勤的劳作来维持生计,而“芟芟”则成为了他们勤劳、朴实的象征。
在现代汉语中,“芟芟”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语言魅力依然值得我们品味和传承。通过学习和了解“芟芟”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还能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芟芟”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通过对其字形、字义、词语用法等方面的讲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内涵和价值。

※ 莖的意思、基本解释,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莖【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說文》草木榦也。《字林》枝柱也。《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草名。《爾雅·釋草》姚莖,凃薺。《六書正譌》別作䪫,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莖【卷一】【艸部】
枝柱也。从艸巠聲。戶耕切
说文解字注
(莖)艸木榦也。依玉篇所引。此言艸而兼言木。今本作枝柱。考字林作枝主。謂爲衆枝之主也。葢或用字林改說文。而主又譌柱。从艸。巠聲。戸耕切。十一部。
交流分享
- 莖的词语
- 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