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歵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歵
⒈ 古同“”。
⒉ “蹟”的讹字。
统一码
歵字UNICODE编码U+6B75,10进制: 27509,UTF-32: 00006B75,UTF-8: E6 AD B5。
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歵字讲解
“止焉”字的语文讲解
“止焉”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汉字组合,但在古文中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含义及其用法。
一、字义解析
“止”字本意是指停止、制止,它代表着一种动作或状态的结束。而“焉”字则常用来表示地点、方向,有时也用来表示某种状态或结果。当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时,“止焉”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二、“止焉”的含义
1. 停止于某处:这是“止焉”最直接的解释。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动作或事件在某个地点停止。例如,在《尚书·禹贡》中有“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乃封泰山,畔于岱宗。泰山之阳,至于蒿里;泰山之阴,至于衡山。西至于空桐,北至于涿鹿,东渐于海,南浮于江。”这里的“止”就是指停止于某处的意思。
2. 到此为止:“止焉”也可以用来表示事情发展到某个阶段就结束了。它传达了一种“到此为止吧”的意味,暗示着不再继续下去或深入探讨下去。
3. 有所止境:从更抽象的角度来看,“止焉”还隐含着一种对事物发展限度的认识。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边界和止境,不应该超越这个界限。
三、“止焉”的用法
“止焉”在句子中通常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状态。例如:“他止步于门前,不敢再往前走了。”这里的“止步”就是指停止前进的动作,“于门前”则说明了停止的位置。
此外,“止焉”还可以与一些词语组合成复合词,如“止焉之安”,意指到达安定的地方。
四、例句解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止焉”的用法,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句:
1. 《论语·子路》中的例句:“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焉知仁?”
在这个句子中,“焉”用作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名不正”的情况。这里的“止焉”可以理解为“到此为止吧”,表示对“名不正”这一状况的接受和承认。
2. 现代汉语中的例句:“他终于止步于那座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充满了敬畏。”
在这个句子中,“止焉”用来修饰动词“止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是“山脚下”。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到此为止”的意味,暗示着作者已经到达了他的极限,不再继续攀登。
总之,“止焉”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组合,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结束,还可以表示对事物发展限度的认识和对某种状况的接受和承认。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

※ 歵的意思、基本解释,歵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歵【辰集下】【止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玉篇》助革切,音齚。正也,齊也,好也。亦作賾。
交流分享
- 歵的词语
- 歵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