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鵁字的解释
鵁

拼音 jiāo 注音ㄐ一ㄠ
部首鳥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9D41
笔顺丶一ノ丶ノ丶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名称点、横、撇、点、撇、点、撇、竖、横折、横、横、横、横折钩、点、点、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āo(ㄐ一ㄠ)

⒈  〔鵁鶄(jīng)〕一种水鸟,即“赤头鹭”。嘴长,脚高,体长约五十厘米。入夏,雄的头、颈及羽冠呈栗红色。分布于中国南方及印度等地。

异体字

  • ?
  • ?

最读网鵁字讲解

“骈”字的语文讲解 “骈”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其中,“马”作为形旁,表示这个字与马有关;而“骈”作为声旁,则提示了字的读音。 一、字义解释 “骈”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两马并驾:这是“骈”字最为直观的解释。在古代,人们常以拉一辆车的两匹马并驾为例,来形容事物紧密相连、不分彼此的状态。例如,“骈肩累迹”形容人很多,肩碰肩,脚碰脚地挤在一起。 2. 并列、齐头并进:除了形容两马并驾之外,“骈”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等量齐观,不分先后地排列在一起。如“骈文”指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韵文写成,与散文相对。 3. 文辞繁复:在文学创作中,“骈”有时也用来形容文辞华丽、繁复,如“骈句”指一对或一组对偶的句子。 二、词语搭配 “骈”字常与多个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例如: 骈马:并驾的两匹马。 骈行:(队伍)前后排列一行行;并排行进。 骈语:(文章等)繁复的言辞;重复的话。 骈赘:(文字等)多余无用的东西;累赘。 三、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骈”字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述名词或动词的状态或方式。其结构紧凑,富有韵律感,常用于古典文学作品中。 四、文化背景 “骈文”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特点是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骈文”逐渐被更为简洁明了的古文所取代。 总之,“骈”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其丰富的语义和文化内涵使得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通过学习和掌握“骈”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鵁


※ 鵁的意思、基本解释,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jiāo

〈名〉

古籍中的一种鸟名 [legendary aquatic bird]

[蔓联之山]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鵁,自鸣自呼,食之已风。——《山海经·北山经》

康熙字典

鵁【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鵁鶄也。《爾雅·釋鳥》鳽,鵁靑。《郭註》似鳧。脚高,毛冠。《郉疏》鵁鶄一名鳽。《博物志》鵁鶄,巢於高樹,生子穴中,銜其母翼,飛下飮食。《師曠·禽經》鵁鶄,睛交而孕。

曰旋目其名鷃,方目其名鴋。《司馬相如·上林賦》鵁鶄䴋目。《正字通》鵁鶄,似鳧。脚高,觜丹,頂有紅毛如冠。

鵁鸕。《爾雅·釋鳥》鴢頭鵁。《郭註》似鳧。江東謂之魚鵁。《釋文》許交切,音骹。《郉疏》一名頭鵁。《司馬相如·上林賦》?鴜鵁鸕。《註》魚鵁也。

《山海經》蔓聯山有鳥,羣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

《集韻》虛交切,音虓。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四】【鳥部】

??也。从鳥交聲。一曰??也。古肴切

说文解字注

???也。三字句。釋鳥。鳽、鵁鶄。職方氏。楊州其畜宜鳥獸。鄭云。孔雀、鸞、鵁鶄、犀、象之屬。史記上林賦??。漢書作交精。爾雅音義曰。本亦作交精。从鳥。交聲。古肴切。二部。一曰??也。此謂??一名??。玄應書作一名??。按上林賦旣云交精旋目。又云箴疵鵁盧。史記盧作鸕。張揖、郭璞注皆??爲二物。與此不同。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