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蚤字的解释
蚤

拼音 zǎo 注音ㄗㄠˇ
部首虫部 总笔画9画 结构上下
五笔CYJU 五行 统一码86A4
笔顺フ丶丶丨フ一丨一丶
名称横撇/横钩、捺、点、竖、横折、横、竖、横、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ǎo(ㄗㄠˇ)

⒈  昆虫,赤褐色,善跳跃,寄生在人和畜的身体上,吸血液,能传染鼠疫等疾病。通称“跳蚤”、“虼蚤”。

⒉  古同“早”。

⒊  古同“爪”。

异体字

  • ?
  • ?
  • ?
  • ?

汉英互译

flea

造字法

形声:从虫、叉声

English

flea; louse

最读网蚤字讲解

“蝜蝂”字的语文讲解 “蝜蝂”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文献中仍有出现。它读作“bì bēng”,属于形声字。从字形上来看,“蝜蝂”由“虫”和“比”两个部分组成。“虫”作为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与“虫”相近;而“比”则作为形旁,提示我们这个字与某种动物或形象有关。 在古代汉语中,“蝜蝂”是一种小型的爬行动物,类似于蜥蜴。它的形象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行为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人或事物。《蝜蝂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其中详细记载了这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以此为喻,讽刺那些言行不一、反复无常的人。 在《蝜蝂传》中,柳宗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蝜蝂的外形和行为:“蝜蝂者,其状畏人而罥也,其音喑哑,凄凄然,凄凄然,人曰:‘是蝜蝂也。’蝜蝂笑曰:‘鸣且笑,今之诸侯,人与禽兽何异?’”这段描述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蝜蝂的形象,还通过其自嘲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此外,“蝜蝂”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成语中仍能找到它的踪影。比如,“蝜蝂之智,至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那些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人或言论。 总的来说,“蝜蝂”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却值得我们深入品味。通过学习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蚤


※ 蚤的意思、基本解释,蚤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ǎo

〈名〉

(1) (形声)

(2) 同本义 [flea]

蚤,啮人跳蚤。——《说文》

鸱鸺夜撮蚤。——《庄子·秋水》

得蚤者莫不糜之齿牙,为害身也。——曹植《贪恶鸟论》

(3) 又如:沙蚤;水蚤;蚤蚊(跳蚤和蚊子。亦泛指小虫);蚤虱(跳蚤和虱子。亦泛指小害虫)

(4) 通“早”。指月初或早晨[early;morning]

日至于曾泉,是谓蚤食。——《淮南子·天文》

不麾蚤。——《礼记·礼器》

四之日其蚤。——《诗·豳风·七月》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蚤亡(早亡);蚤出夜入(早晨出门,晚上归来);蚤作(早晨起身;早起干活);蚤夜(昼夜;早晚)

(6) 通“爪”( zhǎo)。指甲,脚趾 [claw]

因其蹄蚤。——《墨子·非乐上》

是以差论蚤牙之士。——《墨子·天志下》。注:“蚤作爪。”

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荀子·大略》

(7) 又如:蚤牙(爪牙);蚤甲(爪甲)

词性变化

zǎo

〈副〉

(1) 指时间在先,和“迟”相对 [early]

若皆蚤世犹可。——《国语·周语》

四之日其蚤。——《诗·豳风·七月》

不可不蚤虑。——《汉书·刘向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龟策传》

(2) 又如:蚤世(早逝,夭折);蚤食(即早食);蚤达(指年轻时已任高官。早年即已显达得意);蚤知之士(先知,有先见之明的人)

康熙字典

蚤【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音早。《玉篇》嚙人跳蟲也。《續博物志》土乾則生蚤。《莊子·秋水篇》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曹植·令禽惡鳥論》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爲害身也。

與早通。《越語》蚤晏無失,必順天道。《孟子》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正韻》與爪通。《禮·曲禮》不蚤鬋。《註》蚤讀爲爪。《疏》謂除手足爪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蚤當爲爪,謂幅入牙中者也。本作?。省作蚤,或作䖣、䗢。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