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縑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縑
⒈ 见“缣”。
异体字
- 缣
English
fine silk
最读网縑字讲解
“鞅”字的语文解释
“鞅”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例句。
一、字义解释
“鞅”字的基本解释是“套在马颈上用于控制马匹的绳索”,也可以泛指“绳索”。此外,“鞅”还可以用来比喻“束缚”或“限制”。
二、出处与用法
1. 《庄子·天下》:“夫匠者,所以切磋琢磨,勾绳锯削,乃成器用。故以火来者,不殊于干将、莫邪;以刀锯欲,必齐于鞅契;以金石欲,必齐于律吕。”这里的“鞅契”指的是用来锯木的工具,也引申为某种工具或方法。
2.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人受柬则圣。”这里的“柬”可以理解为“约束”或“规范”,与“鞅”的束缚意义相呼应。
3. 古诗词中的运用:在古代诗词中,“鞅”也常被用作比喻,如“羁鞅”、“鞅鞅”等词组,多用来形容束缚、限制或不安的状态。
三、例句
1. 例一:他站在桥头,望着远去的船只,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羁鞅之感。(羁鞅:束缚、不自由)
2. 例二:在这条小巷里,每一步都如同被一根隐形的绳索所束缚,让人感到压抑。(鞅:束缚)
3. 例三:他试图挣脱那些无形的枷锁和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与解脱。(鞅:束缚)
四、总结
“鞅”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实际的绳索,还可以引申为束缚、限制等抽象概念。通过学习“鞅”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汉语中,“鞅”字并不常用,但它在文学作品和学术研究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喜欢古文和文化的读者来说,了解并掌握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很有意义的。

※ 縑的意思、基本解释,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縑
縑
〈名〉
(1) (本义:双丝织成的细绢)
(2) 同本义。古时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或纸张 [a thin silk]
缣,并丝缯也。——《说文》
缊为翁须作缣单衣。——《汉书·外戚传上》。注:“缣,即今之绢也。”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古诗《上山采蘼芜》
(3) 又如:缣囊(密不漏水的绢袋);缣素(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指书册);缣綵(泛指珍贵的丝织物)
(4) 用缣做的衣服 [a thin silk dress]
披单缣来。——清· 袁枚《祭妹文》
康熙字典
縑【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音兼。《說文》幷絲繒也。《釋名》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于布絹也。細緻染縑爲五色,細且緻,不漏水也。《前漢·外戚篇》媪爲翁須作單縑衣。《註》縑,卽今之絹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縑【卷十三】【糸部】
幷絲繒也。从糸兼聲。古甛切
说文解字注
(縑)幷絲繒也。謂騈絲爲之。雙絲繒也。呂氏春秋。昔吾所亡者紡緇也。今子之衣襌緇也。以襌緇當紡緇。子豈有不得哉。任氏大椿曰。襌緇卽單緇也。余謂此紡卽方也。竝絲曰方、猶倂船曰方。此紡非紡之本義。後漢輿服志及古今注竝云。合單紡爲一系者同。此方絲所謂兼絲也。从糸。兼聲。形聲中有會意。古甜切。七部。
交流分享
- 縑的词语
- 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