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蘻
拼音
jì
注音ㄐ一ˋ
部首艹部 总笔画22画 结构上下
五笔ALBI 统一码863B
笔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フ丨ノフフ丶フフ丶丨ノ丶
名称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部首艹部 总笔画22画 结构上下
五笔ALBI 统一码863B
笔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フ丨ノフフ丶フフ丶丨ノ丶
名称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蘻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统一码
蘻字UNICODE编码U+863B,10进制: 34363,UTF-32: 0000863B,UTF-8: E8 98 BB。
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蘻字讲解
“籁”字的语文讲解
“籁”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汉字,在古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意象。下面,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字的构造、意义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运用。
一、字的构造
“籁”字由“竹”和“赖”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竹”作为偏旁,通常与植物、乐器相关;而“赖”则是一个独立的字,表示依赖、依靠的意思。当“竹”与“赖”结合时,便形成了“籁”字,寓意着自然界的声音,特别是风吹过竹林所产生的声音。
二、字义解析
“籁”字的基本意义是自然界的声音,尤其是风吹过竹林或树叶所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形容为悠扬、清脆,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例如,在古诗中,“籁”常被用来描绘山涧清风、竹林摇曳的景象。
此外,“籁”字还可以引申为泛指自然界的声音,甚至可以用来比喻歌声、乐声等。这种引申意义使得“籁”字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多变。
三、句子中的运用
在句子中,“籁”字通常用作定语或宾语,修饰或描述其他名词。例如:
1. “竹林深处传来阵阵籁音。” 这句话中,“籁音”指的是风吹过竹林所产生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幽深的自然场景。
2. “悠扬的籁声宛如天籁之音。” 这句话中,“籁声”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而“天籁之音”则是对这种声音的美妙形容,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四、文化内涵
“籁”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代表着自然的声音,还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境界。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籁”字常被用来寄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同时,“籁”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古代音乐理论中,“籁”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音源,与琴瑟、箫笛等乐器发出的声音相提并论。这种对“籁”字的重视,反映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之,“籁”是一个充满诗意和韵味的汉字。通过对其构造、意义和运用的深入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蘻的意思、基本解释,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蘻【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古詣切,音計。《說文》草名。《爾雅·釋草》蘻,狗毒。《註》樊光云:俗語苦如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蘻【卷一】【艸部】
狗毒也。从艸繫聲。古詣切
说文解字注
(蘻)狗毒也。見釋艸。樊光云。俗語苦如蘻。从艸。繫聲。古詣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
- 蘻的词语
- 蘻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