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糌
拼音
zān
注音ㄗㄢ
部首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OTHJ 五行金 统一码7CCC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ノフ丶丨丶丨フ一一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捺、竖、点、竖、横折、横、横
部首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OTHJ 五行金 统一码7CCC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ノフ丶丨丶丨フ一一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捺、竖、点、竖、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糌
⒈ 〔糌粑〕青稞麦炒熟后磨成的面,是中国藏族人的主食(“粑”读轻声)。
统一码
糌字UNICODE编码U+7CCC,10进制: 31948,UTF-32: 00007CCC,UTF-8: E7 B3 8C。
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糌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最读网糌字讲解
“糌”字的语文讲解
“糌”是一个形声字,从“米”旁,表示与粮食有关,而“糌”本身的意思是干粮。这个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描述食物的状态和种类。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糌”字的基本含义是指用米加工成的干粮,类似于今天的面包、饼干等。它代表了经过一定处理,但仍然保持粮食原始形态的食物。
2. 引申含义:除了指干粮之外,“糌”还可以用来泛指各种谷物磨成的粉,如“糯米糌”、“玉米糌”等。这种用法扩展了“糌”字的范围,使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干粮。
二、词性解析
“糌”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干粮或谷物磨成的粉。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的一部分,如“糌粑”,这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品。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
- 他为了储备粮食,特意去市场买了许多糌。
- 这是我昨天吃的一顿糌粑,非常可口。
2. 形容词用法:
- 那一天的早餐,他吃了一顿丰盛的糌粑。
四、文化内涵
“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糌来充饥,尤其是在战乱或灾荒时期,糌成为了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此外,“糌”字也出现在一些古诗文中,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里的“茅”与“糌”同音,形成了一种巧妙的谐音效果,表达了诗人对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无奈之情。
总之,“糌”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却让我们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 糌的意思、基本解释,糌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