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瘣字的解释
瘣

拼音 huì lěi 注音ㄏㄨㄟˋ ㄌㄟˇ
部首疒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上包围
五笔URQC 统一码7623
笔顺丶一ノ丶一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名称点、横、撇、点、提、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ì(ㄏㄨㄟˋ)

⒈  内伤致病:“譬彼瘣木,疾用无枝。”

⒉  结块;肿瘤。

⒊  子宫下垂。

⒋  高峻的样子。

其他字义

lěi(ㄌㄟˇ)

⒈  〔魁(kuí)瘣〕木根节或枝叶盘结的样子。

统一码

瘣字UNICODE编码U+7623,10进制: 30243,UTF-32: 00007623,UTF-8: E7 98 A3。

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瘣字讲解

“疣”字的语文讲解 “疣”是一个形声字,从疒(病),取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取“疣”,是一种皮肤上的赘生物。本义为皮肤上的小疙瘩,也泛指皮肤上的赘生物。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疣”字的基本含义是指皮肤上的一种良性肿瘤,通常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这些肿瘤可能是硬的或软的,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会呈乳头瘤样增生。 2. 引申含义:除了指皮肤上的疣外,“疣”还可以用来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如“疣足”(指多余无用的脚趾)。 二、字形结构 “疣”字由“疒”和“疣”两部分组成。“疒”是形旁,表示与疾病有关;“疣”是声旁,表示读音。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在汉字中很常见。 三、词语搭配 1. 疣子:指皮肤上的疣。 2. 疣症:指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 3. 疣赘:指皮肤上的赘生物,也泛指多余无用的东西。 四、例句 1. 小明脸上长了个疣子,看起来很丑陋。 2. 这种皮肤病会导致皮肤上长疣子。 3. 他身上长了很多疣赘,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五、文化背景 “疣”字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各种疾病和异常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在古代医学典籍中,“疣”字常被用来描述皮肤上的赘生物。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疣”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不仅了解了其病因和治疗方法,还发现了其与HPV病毒的关联。 总之,“疣”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学知识。通过学习“疣”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背景,也可以加深对皮肤病的认识和治疗。

瘣


※ 瘣的意思、基本解释,瘣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瘣【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戸賄切《正韻》乎罪切,?音賄。《說文》病也。一曰腫旁出。

《廣韻》木病無枝也。《韻會》木瘤也。《爾雅·釋木》瘣木苻婁。《註》謂木病,尫傴癭腫無枝幹。《詩·小雅·譬彼壞木傳》壞,瘣也。謂傷病也。《釋文》瘣,胡罪反。木瘤腫也。

山高峻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崴磈嵔瘣。《註》正義曰:瘣,音胡罪反,高峻貌。

人名。《史記·始皇本紀》王剪羌瘣盡定取趙地。

《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

《集韻》姑回切,音傀。

苦會切,音塊。義?同。

《集韻》路罪切,音累。魁瘣。木枝節盤結貌。

魯猥切,音磊。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瘣【卷七】【疒部】

病也。从疒鬼聲。《詩》曰:“譬彼瘣木。”一曰腫㫄出也。胡罪切

说文解字注

(瘣)病也。从?。鬼聲。胡罪切。十五部。詩曰。譬彼瘣木。今小雅小弁作壞木。傳曰。壞、瘣也。謂傷病也。箋云。猶內傷病之木內有疾。故無枝也。按疑今毛傳壞瘣二字互譌。許及樊光所引皆作瘣木爲是。一曰腫旁出也。此別一義。釋木。瘣木、苻婁。郭云。謂木病尫傴癭腫無枝條。攷工記。凡揉牙。外不廉而內不挫、旁不腫。注。腫、瘣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