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蘹
拼音
huái
注音ㄏㄨㄞˊ
部首艹部 总笔画22画 结构上下
五笔ANYE 统一码8639
笔顺一丨丨丶丶丨丶一丨フ丨丨一丨丶一ノ丶ノフノ丶
名称横、竖、竖、点、点、竖、点、横、竖、横折、竖、竖、横、竖、点、提、撇、点、撇、竖提、撇、捺
部首艹部 总笔画22画 结构上下
五笔ANYE 统一码8639
笔顺一丨丨丶丶丨丶一丨フ丨丨一丨丶一ノ丶ノフノ丶
名称横、竖、竖、点、点、竖、点、横、竖、横折、竖、竖、横、竖、点、提、撇、点、撇、竖提、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蘹
⒈ 〔蘹香〕即“茴香”,一种草本植物,茎叶嫩时可食,子实入药。
统一码
蘹字UNICODE编码U+8639,10进制: 34361,UTF-32: 00008639,UTF-8: E8 98 B9。
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蘹字讲解
“芟苒”字的语文解释
“芟苒”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下面,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表现。
一、字义解析
“芟苒”一词,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其本意为“草木茂盛的样子”。其中,“芟”指的是割草,而“苒”则表示草木茂盛生长。因此,“芟苒”联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词性及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芟苒”主要用作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表示草木茂盛的状态。它通常可以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用于描述自然景物或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三、句子中的表现
“芟苒”字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用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例如,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里的“草盛豆苗稀”用“芟苒”来形容,生动地描绘了田园中草木茂盛、农作物生长不良的景象。
此外,“芟苒”还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年年岁岁,芟苒之间。”这里的“芟苒”暗示了时间的飞逝,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四、文化内涵
“芟苒”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还蕴含着他们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依赖茂盛的草木来维持生计,因此,“芟苒”成为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许。
总之,“芟苒”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却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古代汉语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蘹的意思、基本解释,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蘹【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5画,部外筆画:19画
《集韻》乎乖切,音懷。草名。《本草》蘹香。《註》北人呼爲茴香,聲相近也。詳茴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