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楛字的解释
楛

拼音 kǔ hù 注音ㄎㄨˇ ㄏㄨˋ
部首木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SADG 五行- 统一码695B
笔顺一丨ノ丶一丨丨一丨丨フ一
名称横、竖、撇、点、横、竖、竖、横、竖、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ǔ(ㄎㄨˇ)

⒈  粗劣,不坚固,不精致:楛耘伤岁(不精致的耕作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其他字义

hù(ㄏㄨˋ)

⒈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English

coarse, crude; plant

最读网楛字讲解

逐字解析:“楛”字的语文解释 “楛”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它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意境。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字义解析 “楛”字的基本含义是“粗劣的树木”,也可以用来形容人“顽皮”。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楛”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品行恶劣的人。例如,《诗经·小雅·小宛》中有“人而树桃李,不能禁风与雨也”之句,这里的“人”指的是品行不端的人,而“树桃李”则是指培养后辈。因此,“楛”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像桃李一样需要精心培养却难以管教的人。 此外,“楛”还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粗糙、不和谐。比如,在古代的音乐理论中,“楛”有时被用来指代那些音调不协调、刺耳的声音。 二、用法与示例 在古代汉语中,“楛”字主要用作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它可以修饰植物,如“楛木”,也可以修饰人,如“楛人”。此外,“楛”还可以构成一些复合词,如“楛然”、“楛语”等,这些词语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以下是一些使用“楛”字的例句: 1. “他生长在一棵楛树下,却并未被恶劣的环境所影响。”(描述一个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韧的品质) 2. “孩子们在课堂上楛闹不止,让老师感到十分头疼。”(形容孩子们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 3. “这首乐曲的旋律十分楛杂,让人听了不禁感到不适。”(形容音乐旋律混乱、不和谐) 三、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楛”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品行和情感状态,以及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感悟。例如,在《楚辞·离骚》中,屈原就曾用“楛矢兮石砏”来形容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而在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中,“楛”字也被用来形象地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总之,“楛”这个字虽然生僻难懂,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汉语的魅力和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

楛


※ 楛的意思、基本解释,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thorn]

(2) 另见

康熙字典

楛【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音戸。《說文》木也。《書·禹貢》惟箘簵楛,三邦底貢厥名。《註》楛中矢榦。《魯語》武王時肅愼氏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詩·大雅》榛楛濟濟。《陸璣·草木疏》形似荆而赤莖,似蓍。

凡器物堅好曰功,濫惡曰楛。《荀子·勸學篇》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註》康五切,音苦。《韻會》果五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楛【卷六】【木部】

木也。从木苦聲。《詩》曰:“榛楛濟濟。”侯古切

说文解字注

(楛)楛木也。大雅。榛楛濟濟。陸機曰。楛、其形似荆而赤。葉似著。上黨人蔑以爲筥箱。又屈以爲釵。按禹貢惟箘簬楛。楛不與上文杶?桰相爲伍。而與箘簬爲伍。楛之用葢與箘簬同也。從木。苦聲。侯古切。五部。詩曰。榛楛濟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