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鵠字的解释
鵠

拼音 注音ㄏㄨˊ
部首鳥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TFKO 统一码9D60
笔顺ノ一丨一丨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フ丶丶丶丶
名称撇、横、竖、横、竖、横折、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横折钩、点、点、点、点

基本解释

异体字

English

target

最读网鵠字讲解

“髀”字的语文讲解 “髀”是一个汉字,它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在古代,这个字主要与腿部和臀部有关,同时也可以表示一种量词,用于描述某些事物或动作的次数。 首先,从字形的角度来看,“髀”由“月”(传统归“月”部,也可归“股”部,但“股”不作为首笔)和“卑”组成。“月”通常表示肉或身体的一部分,而“卑”则有低、近的意思。因此,“髀”字从字形上就给人一种与腿部或臀部相关的印象。 在词义上,“髀”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 大腿:这是“髀”字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髀”来指代大腿的例子。 2. 臀部的肉:除了指大腿外,“髀”也可以泛指臀部附近的肉。这种用法在古代的一些诗歌和文章中较为常见。 3. 量词:“髀”还可以作为量词使用,特别是在古代的一些度量衡制度中。例如,它可以用来表示一“髀”的距离或重量。 此外,“髀”字还有一些成语和典故,如“髀肉复生”。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在逃亡途中,看到自己曾经骑马的腿上的肉又长了出来,从而感慨时光荏苒,人生易老。后来,“髀肉复生”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人因久别重逢或久别重逢而感到亲切,也用来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总的来说,“髀”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种用法的汉字。通过了解它的字形、词义和相关的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魅力。

鵠


※ 鵠的意思、基本解释,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鵠【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胡沃切,音翯。《說文》鴻鵠也。《顏師古曰》鵠,水鳥,其聲鵠鵠。《本草》鵠大於鴈,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一名天鵝。《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黃鵠。《玉篇》黃鵠仙人所乗。《前漢·賈誼傳》黃鵠之一舉知山川之紆曲,再舉知天地之圓方。

鵠立。《後漢·袁紹傳》瞻望鵠立。《註》企佇之狀,如鵠立也。

鵠蒼,犬名。見《博物志》。

《爾雅·釋器》象謂之鵠。《郭註》鵠,治樸之名,謂治其樸未成器也。

《後漢·吳良傳》大儀鵠髮。《註》鵠髮卽鶴髮。

《集韻》《正韻》?姑沃切,音牿。《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豹侯,設其鵠。《鄭司農云》鵠,鵠毛也。四尺曰鵠,謂之鵠者,取名於鳱鵠。鵠小鳥難中,是以中之謂雋。一說鵠,鳥之大者,有力飛遠,故正鵠取此。《禮·射儀》循聲而發,不失正鵠。《註》畫布曰正,棲皮曰鵠。鵠之言梏也。梏直,言人正直乃能中也。

姓。見《萬姓統譜》。

《正字通》音告。地名。鵠澤。《詩·唐風》從子于鵠。《毛傳》鵠,曲沃邑也。《前漢·地理志》鵠澤。《註》孟康讀告。

《呂覽》鵠乎其羞周智慮也。《註》鵠讀如浩,大也。○按《正字通》云:《轉註古音》《讀書通》俱云鵠通作鶴。《淮南子·覽冥訓》:鴻鵠,鶬鶴,莫不驚憚伏竄。《班固·西都賦》:?鶴白鷺,黃鵠鵁鸛。《左思·吳都賦》:鳥則鸘鵠、鶄鶴。皆分鵠、鶴爲二,至於《別鶴操》雄鵠、雌鵠,《劉孝標·辨命論》龜鵠千歲,《費昶·擣衣》詩開韞舒龜鵠,古本皆作鶴,俗譌爲鵠,豈可據此謂鵠卽鶴也。鶴不過叶音同鵠耳,《嵆康·琴賦》鶴與曲叶讀如鵠,豈可言鵠卽是鶴,故鶴不宜與鵠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鵠【卷四】【鳥部】

鴻鵠也。从鳥告聲。胡沃切

说文解字注

(鵠)黃鵠也。黃各本作鴻。今依玄應書、李善西都賦注正。戰國策。黃鵠游於江海。淹於大沼。奮其六翮而陵淸風。賈生惜誓曰。黃鵠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圜方。凡經史言鴻鵠者皆謂黃鵠也。或單言鵠。或單言鴻。从鳥。告聲。胡沃切。三部。

交流分享

  • 鵠的词语
  • 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