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槲
拼音
hú
注音ㄏㄨˊ
部首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SQEF 五行木 统一码69F2
笔顺一丨ノ丶ノフノフ一一丨丶丶一丨
名称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撇、横折钩、横、横、竖、点、点、横、竖
部首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SQEF 五行木 统一码69F2
笔顺一丨ノ丶ノフノフ一一丨丶丶一丨
名称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撇、横折钩、横、横、竖、点、点、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槲
⒈ 〔槲寄生〕常绿小灌木,茎柔软,有节,雌雄异株,寄生在槲、杨、柳、榆等树枝上,茎叶入中药。
⒉ 落叶乔木或灌木,木材坚硬。叶可喂柞蚕,树皮可做染料,果实可入药。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木、斛声
English
type of oak
最读网槲字讲解
“槲”字的语文讲解
“槲”是一个形声字,从木,固声。从“木”,表示这个字与树木有关;“固”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线索。
一、基本含义
“槲”字的基本含义是木名,即橡树。橡树是一种常绿或落叶的大乔木,果实称为橡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和食用植物。
二、词性变化
“槲”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等多种词性使用。
1. 名词:如“槲树”。在文学作品中,“槲树”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2. 形容词:如“槲黑”。在这里,“槲”用作形容词,形容颜色像橡树的黑色。
三、成语中的使用
“槲”字还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如“槲皮疮”。这个成语指的是一种皮肤病,症状包括皮肤表面出现硬结,伴有瘙痒和疼痛。
四、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槲”字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汉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槲”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贞的品质。此外,“槲”字还出现在一些古代建筑和家具的设计中,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五、注意问题
在学习和使用“槲”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形近字辨析:与“槲”字形相近的字有“橹”,但意义完全不同。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
2. 语境理解:在使用“槲”字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含义。例如,在描述一种植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槲树”;而在形容颜色时,则需要使用“槲黑”等。
总之,“槲”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汉字。通过对其基本含义、词性变化、成语使用和文化意义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 槲的意思、基本解释,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槲
〈名〉
即柞栎 [daimyo oak]。一种栎属落叶乔木,叶大,互生,阔倒卵形,粗缘,雌雄同株,花单性,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穗较短,坚果卵球形,壳斗杯状,材质坚硬,树皮及叶可作药用,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
康熙字典
槲【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谷切,音斛。槲
,木名。《爾雅·釋木疏》江河閒以作柱。《本草圖經》槲木,高丈餘,與櫟相類,亦有斗。《唐·許渾·峽山寺詩》古木高生槲。則槲爲大木也。詳
字註。
又《玉篇》胡木切。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