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囫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囫
⒈ 〔囫囵〕整个的、完全不缺,如“囫囫吞枣”(喻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
造字法
形声:从囗、勿声
English
entire, whole
最读网囫字讲解
“囫囵吞枣”与“囫囵吞枣”的语文讲解
“囫囵吞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学习或做事不加分析、笼统接受,或者形容做事不加选择、盲目冒进。这个成语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形态。
一、成语的起源与演变
“囫囵吞枣”的故事源自《吕氏春秋·荡兵》。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枣子的形式来比喻事物。据说,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吃枣子,有一次他吃枣子时,觉得整个枣子都是甜的,于是不加咀嚼就直接吞下了。他的朋友看到这一幕,便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急促地吃下整个枣子。这个人回答说:“吞下枣子,不就是享受枣子的味道吗?”他的朋友听后,告诉他:“既然如此急促地吃下整个枣子,又怎么能够品味出枣子的不同味道呢?”这个人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会了细嚼慢咽,品味生活的点滴。
二、“囫囵吞枣”的含义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实际上是由“囫囵”和“吞枣”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囫囵”指的是整个的、未经分割的;“吞枣”则是指吃东西时不经咀嚼就直接吞咽下去。因此,“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把整个枣子都吞下去,不经过咀嚼就直接咽下,用来比喻做事不加分析、笼统接受或者学习上不求甚解。
三、“囫囵吞枣”的用法与辨析
“囫囵吞枣”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学习或工作中不加分析、盲目接受的人。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用法,就可以说他是在“囫囵吞枣”。
此外,“囫囵吞枣”与“不求甚解”虽然有些相似,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不求甚解”强调的是对事物的了解不深入、不彻底,而“囫囵吞枣”则更侧重于描述一种做事方式或态度。
四、如何避免“囫囵吞枣”
要避免“囫囵吞枣”,我们需要学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 细嚼慢咽:在吃东西时,要充分咀嚼食物,品味其中的味道和口感。
2. 深入思考:在学习或工作时,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3. 全面了解:在做决策或选择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盲目冒进。
总之,“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在学习和工作上保持谨慎和细致的态度,避免盲目接受和冒进。通过细嚼慢咽、深入思考和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 囫的意思、基本解释,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囫
(形声。从囗(
),勿声)康熙字典
囫【丑集上】【囗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呼骨切,音忽。《俗書刊誤》物完曰囫圇。與渾侖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