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虖
⒈ 〔呜虖〕同“呜呼”。
⒉ 古通“乎”(a.于:“休息虖昆仑之墟。”b.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虖?”)。
异体字
- 乎
- 呼
English
to cry; to shout; to howl
最读网虖字讲解
“虺”字的语文讲解
“虺”是一个形声字,从虫,离声。它的本义是“蛇”,这一点在甲骨文中就有明确的体现。此外,“虺”还可以表示“龙”的异体字。
在古文中,“虺”常用来指代蛇。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提到:“虺,以蛇名也。”这说明了“虺”与蛇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诗经·小雅·斯干》中也提到了“维虺维蛇”,这里的“虺”同样是指蛇。
除了指代蛇之外,“虺”还可以用来表示一种毒蛇,即“虺蛇”。这种毒蛇的特点是体内含有剧毒,毒性强烈。在古代,人们对于毒蛇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敬畏之情,因此用“虺”来形容这种危险的动物。
此外,“虺”在一些词语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虺蔓”指的是一种蔓生植物,其茎细长而柔韧;“虺蜴”则是指蜴蜴,即蜥蜴的一种。
在字形上,“虺”字由“虫”和“离”两部分组成。“虫”作为形旁,提示了该字的本义与昆虫或爬行动物有关;而“离”作为声旁,则提供了该字的读音信息。
在学习“虺”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虺”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明确它与蛇的关系。
2. 注意“虺”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避免误用。
3. 熟悉“虺”字的相关词语和成语,拓展自己的词汇量。
总之,“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字,它不仅代表了蛇这一生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学习“虺”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的魅力。

※ 虖的意思、基本解释,虖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虖【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荒烏切《韻會》荒胡切,音呼。《玉篇》哮虖也。
又歎辭也。《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歟。《師古註》虖讀曰呼。
又水名。《山海經》木馬之水,東北流注于虖沱。
又《類篇》後五切,音戸。人名。《莊子·山木篇》孔子問子桑虖。
又《廣韻》况于切,音吁。虎吼也。
又《集韻》乎,古作虖。《前漢·法志》引《論語》攝乎大國之閒作虖。《汲黯傳》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虖。《宣帝紀》《書》不云虖:鳳皇來儀,庶尹允諧。
又《集韻》䤈經切,音馨。《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虖池嘔夷。《註》虖,香切。池,徒多切。《說文》作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虖【卷五】【虍部】
哮虖也。从虍聲。荒烏切
说文解字注
(虖)哮虖也。口部曰。哮、豕驚聲也。唬、虎聲。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唬。疑此哮虖當作哮唬。漢書多假虖爲乎字。从虍。乎聲。荒烏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