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乎字的解释
乎

拼音 注音ㄏㄨ
部首丿部 总笔画5画 结构单一
五行 统一码4E4E
笔顺ノ丶ノ一丨
名称撇、点、撇、横、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ū(ㄏㄨ)

⒈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乎(吗)?

⒉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呀)!

⒊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乎。无须乎。异乎寻常。

⒋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

⒌  古同“呼”,呜呼。

异体字

  • ?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interrogative or exclamatory final particle

最读网乎字讲解

“乎”字的语文讲解 “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助词,其用法多样,意义丰富。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乎”字在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及其含义。 一、“乎”作介词 1. 表示时间、地点、状态等。例如:“吾生于乎!”(我出生在这里!)这里的“乎”表示出生地。 2. 引出某种情况或事实。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我之前出生的,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这里的“乎”引出了一个先于自己的情况或事实。 3. 用于反问句,加强语气。例如:“今日之事何如?”(今天的事情怎么样?)这里的“乎”加强了疑问的语气。 二、“乎”作连词 1. 连接并列的句子成分。如:“夫天地之大,阴阳之变乎!”(天地如此之大,阴阳变化如此之快啊!)这里的“乎”连接了两个并列的成分:天地和阴阳的变化。 2. 引出某种情况或事实,以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人之初,性本善乎?”(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吗?)这里的“乎”引出了一个待下文解答的问题。 三、“乎”作助词 1. 主要用于形容词后,表示一种状态或程度。如:“巍巍乎,华夏之山!”(巍峨高耸啊,华夏的大山!)这里的“乎”修饰形容词“巍巍”,表示山的高大雄伟。 2. 用于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悲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悲哀啊!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啊!)这里的“乎”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悲哀之情。 四、“乎”与“于”的比较 “乎”和“于”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助词,但它们的用法和意义有所不同。“乎”更多地用于表示一种状态、程度或情感,而“于”则更多地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关系。掌握这两个助词的用法和区别,对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乎”字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用法和多样的含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字,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乎


※ 乎的意思、基本解释,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 同本义 [exhale]

(3)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 [call]。如:乎号

词性变化

〈语〉

(1)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2)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 袁枚《祭妹文》

人乎。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子》

(8)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9)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1) 于;在 [in;at]。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今虽死乎此。——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于;从 [from]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3) 于;在 [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 楚,长乎 楚,而 楚言。——《吕览·用众》

(4) 于;从 [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5) 于;因为;由于;在于 [because]。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6) 于;按照;根据 [according to]。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7)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to]

吾尝疑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

(1)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2)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3)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 周敦颐《爱莲说》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昂昂乎庙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康熙字典

乎【子集上】【丿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虖《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湖。《說文》兮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徐曰》凡名兮皆上句之餘聲。《廣韻》極也。

疑辭。《詩·邶風》胡爲乎中露。《戰國策》彈鋏歸來乎。

呼聲。如魯論,參乎,使乎之類。

荒烏切。與呼同。《詩·大雅》於乎小子。《陸德明·音義》於音烏,乎音呼。《吳越春秋》越王夫人歌曰:徊復翔兮,游飇去復反兮。於乎,今經史於戲,於虖,嗚虖,嗚嘑,於乎相通,皆歎辭。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乎【卷五】【兮部】

語之餘也。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戶吳切文四重一

说文解字注

(乎)語之餘也。乎餘㬪韵。意不盡、故言乎以永之。班史多假虖爲乎。从兮。象聲上越揚之形也。謂首筆也。象聲气上升越揚之狀。戸吳切。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