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渱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渱
⒈ 〔溃渱〕a.(水流)宽广浩大。b.水沸涌。
统一码
渱字UNICODE编码U+6E31,10进制: 28209,UTF-32: 00006E31,UTF-8: E6 B8 B1。
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渱字讲解
“浸”字的语文讲解
“浸”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形容物体或液体与水或其他液体紧密接触,从而被淹没或渗透的状态。这个字由“氵”(三点水)和“侵”两部分组成,不仅结构美观,而且意蕴丰富。
一、字义解析
“浸”的本义是“沾湿”。当一个物体(如纸张、布料等)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时,它会被液体所渗透或覆盖,形成湿润的状态。例如,“雨水浸湿了衣服”,就是描述雨水使衣服变得湿润。
此外,“浸”还有“逐渐”的意思。它常用来形容某种变化或影响逐渐发生,如“浸透”、“浸染”。比如,“时间一天天浸透了他的心灵”,就是表达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他的内心世界。
二、词性变化
“浸”是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读音和意义。
1. 当它读作jìn时,主要表示沾湿、浸透的意思。
2. 当它读作jīn时,则常用于表示逐渐、渐渐的意思,如“浸润”、“浸染”。
三、用法示例
1. 动词用法:表示沾湿或浸透的动作。如:“雨水浸透了田野。”
2. 形容词用法:表示被水或其他液体渗透后的状态。如:“这件衣服已经被水浸透了。”
3. 副词用法:表示逐渐、渐渐的意思。如:“他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1. 近义词:与“浸”意思相近的词有“泡”、“浸透”等。如:“雨水把大地泡得湿漉漉的。”
2. 反义词:与“浸”意思相反的词有“干”、“干涸”等。如:“干旱的土地经过雨水浸灌后变得湿润。”
五、文化内涵
“浸”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蕴。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水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还蕴含着一种包容、渗透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浸”字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色的美感,如“水墨画中的山水被烟雨浸染得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总之,“浸”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却是多方面的,既有直观的沾湿、浸透之意,又有抽象的逐渐、渐渐之义。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渱的意思、基本解释,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渱【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洪。《玉篇》水聲。一曰潰渱,水沸涌也。《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註》謂直望無涯也。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水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