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詥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詥
⒈ 谐。
统一码
詥字UNICODE编码U+8A65,10进制: 35429,UTF-32: 00008A65,UTF-8: E8 A9 A5。
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詥字讲解
“庸”字的语文讲解
“庸”是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汉字,在古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通常与“德”相对,表示普通、平常之辈,也用来形容人平庸、无能。在现代汉语中,“庸”字虽然不常单独使用,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字义解析
“庸”字的本义是指普通、平常之人,与“德”形成鲜明对比。在《论语》等古代经典中,孔子经常提到“庸人”,意指那些没有深厚道德修养的人。这种用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的高度重视,认为只有具备高尚道德的人才能称之为“君子”。
二、词性变化
“庸”字在词语中的使用非常灵活,可以担任不同的语法成分。它可以作为形容词,如“庸俗”,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某人的平庸、粗俗;也可以作为名词,如“庸才”,指平庸之才,常用于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成语中的运用
“庸”字还常出现在成语中,如“庸碌”(平庸而无所作为)、“庸人自扰”(本来无事却自找麻烦)等。这些成语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庸”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
四、文化内涵
“庸”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和能力的崇尚,以及对于平庸和愚蠢的警惕。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因此,“庸”字在这里也隐含着对于普通人的一种期许和警示,提醒人们要不断提升自己,避免沦为平庸之辈。
五、总结
“庸”字虽然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却非常深远。通过对“庸”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庸”字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不断超越自我,成为真正的君子。

※ 詥的意思、基本解释,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詥【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閤切《集韻》曷閤切,
音合。《說文》諧也。
又《集韻》葛合切,音鴿。會言也。《六書統》从言从合,合衆意也。《㴑原》本作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詥【卷三】【言部】
諧也。从言合聲。候閤切
说文解字注
(詥)諧也。詥之言合也。从言。合聲。閤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