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郃字的解释
郃

拼音 注音ㄏㄜˊ
部首阝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笔WGKB 五行 统一码90C3
笔顺ノ丶一丨フ一フ丨
名称撇、点、横、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é(ㄏㄜˊ)

⒈  〔郃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现作“合阳”。

English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最读网郃字讲解

“郤”字的语文讲解 “郤”是一个形声字,从“阝”(右耳旁),表示与地域、地名有关;“及”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信息。其本义为“边”,引申为“接近”、“靠近”。在古文中,“郤”常用来表示地名,如“郤城”,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部。 词义演变 1. 本义:最初,“郤”指的是边境上的小城或边疆地区。 2. 引申义:由于“郤”表示地理位置的接近,因此它也可以引申为“亲近”、“靠近”的意思。比如,在形容人际关系时,“郤”有时会被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程度。 3. 转义:在古代文献中,“郤”还常被用作动词,意为“刺探”、“侦察”。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有“郑子产闻楚之伐晋也,使子产如晋,告赵孟曰:‘楚师骤胜,其锋不可当,我实畏之。诸侯闻楚之伐晋也,齐、宋送之,果劲而悉力,终朝克之。今吾子相郑国,子产卑辞以朝国人,吾子为楚令尹,楚臣至,不时饮酒,不郊迎宾客,不敬礼宾,楚众乃不悦。’对曰:‘……楚令尹将为乱矣,子产,君子之忠信。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使民也义。今闻其宫数坏而不修。止可以为民矣,不知可否伐之?’子产曰:‘何故?’对曰:‘唯其任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国之大事,子产如楚,归必受命。’公曰:‘何如?’对曰:‘楚子将死,不以一币贈之。曰:‘子产,君子之忠信。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使民也义。今闻其宫数坏而不修。止可以为民矣,不知可否伐之?’子产曰:‘何故?’对曰:‘唯其任也。’公曰:‘何如?’对曰:‘楚令尹将为乱矣。’公曰:‘何如?’对曰:‘必杀之。’” 句子示例 1. 地名用法: - “郤城”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部。 2. 引申义用法: - “他最近与家乡郤城的朋友重逢,感觉格外亲切。” 3. 动词用法(转义): - “他暗中打探了竞争对手的动向,准备采取相应措施。” 文化背景 “郤”字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左传》等历史典籍中。它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通过学习“郤”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政治和文化背景。 总之,“郤”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的汉字,它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历史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郃


※ 郃的意思、基本解释,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郃阳,旧县名 [Heyang county]。在陕西省中部。也作“合阳”

郃,左冯翊郃阳县。《诗》曰:“在郃之阳。”——《说文》。 段玉裁注:“二《志》同。 应劭曰:‘在 郃水之阳也。’”

(2) 水名 [Heshui River]

去城十五里,水即郃水也。——《水经注》

(3) 姓。北魏大莫干氏,后改为郃氏

康熙字典

郃【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侯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音合。《說文》左馮翊郃陽縣。《詩·大雅》在郃之陽。本作洽。《註》洽,水名,在同州郃陽夏陽縣。今流已絕,故去水加邑。

姓。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郃【卷六】【邑部】

左馮翊郃陽縣。从邑合聲。《詩》曰:“在郃之陽。”?閤切

说文解字注

(郃)左馮翊郃陽縣。二志同。應邵曰。在邰水之陽也。按今陜西同州府郃陽縣卽其地。从邑。合聲。矦閤切。七部。詩曰。在郃之陽。大雅文。今詩郃作洽。水經注引亦作郃。按魏世家。文矦時西攻秦。築雒陰合陽。字作合。葢合者水名。毛詩本作在合之陽。故許引以說會意。秦漢間乃製郃字耳。今詩作洽者、後人意加水旁。許引詩作郃者、後人所改。

交流分享

  • 郃的词语
  • 郃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