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鄗字的解释
鄗

拼音 hào 注音ㄏㄠˋ
部首阝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YMKB 统一码9117
笔顺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フ丨
名称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ào(ㄏㄠˋ)

⒈  〔鄗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柏乡县北。

异体字

  • ?
  • ?

造字法

形声:从阝、高声

English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最读网鄗字讲解

“鄗”字的语文讲解 “鄗”是一个汉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探索这个字的奥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构造。 “鄗”字由“阝”(即“邑”的偏旁)和“霍”组成。其中,“阝”通常表示与地域、城镇有关的意思,而“霍”则有多重含义,如惊恐、混乱等。 在古代汉语中,“鄗”字常用来指代一个地名。例如,在汉代,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曾被称为“鄗”。此外,“鄗”也可以泛指其他城镇或地域。 除了作为地名使用,“鄗”字还可以构成一些成语和短语。比如,“鄗城高峻”形容城堡高大雄伟的样子;“鄗阴之战”则是指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文学作品中,“鄗”字也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它代表着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暗示着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 总之,“鄗”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却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更深入地感受汉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语言世界。 在现代汉语中,“鄗”字并不常用,但它依然是一个充满韵味和历史感的汉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鄗


※ 鄗的意思、基本解释,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ào

〈名〉

(1) 古县名 [Hao county]。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

鄗,常山县,世祖所即位。——《说文》。今为高邑,从邑,高声。

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左传·哀公四年》

(2) 假借为“镐”。武王都邑名 [Hao capital]

杜伯射王于鄗。——《国语·周语》

武王以鄗。——《荀子·王霸》

遂绕丰鄗。——班固《西都赋》。在今陕西西安。

康熙字典

鄗【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正字通》春秋晉邑,戰國屬趙。《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註》鄗,晉地。後漢光武卽位于此,攺名高邑,卽今趙州高邑縣。

與鎬通。《後漢·馮衍傳》西顧酆、鄗。《註》酆、鄗,二水名。文王都酆,武王都鄗。

《廣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敲。水名。《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註》敖、鄗,二水名,在滎陽縣西北。

《唐韻》呼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音壑。

《集韻》虛到切,音耗。義?同。

《字彙補》居囂切,音郊。地名。與郊同。《史記·秦本紀》取王官及鄗。《左傳·文三年》作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鄗【卷六】【邑部】

常山縣。丗祖所即位,今爲高邑。从邑高聲。呼各切

说文解字注

(鄗)常山縣也。从邑。高聲。呼各切。古音在二部。世祖所卽位。今爲高邑。前志曰。常山郡鄗。世祖卽位更名高邑。後志曰。常山國高邑。故鄗。光武更名。按今直?趙州栢鄉縣之縣北二十里有故鄗城是也。春秋時晉邑。左傳哀四年。齊國夏伐晉取鄗。杜曰。鄗卽高邑縣。

交流分享

  • 鄗的词语 组词
  • 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