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罕字的解释
罕

拼音 hǎn 注音ㄏㄢˇ
部首冖部 总笔画7画 结构上下
五笔PWFJ 五行 统一码7F55
笔顺丶フノ丶一一丨
名称点、横撇/横钩、撇、点、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ǎn(ㄏㄢˇ)

⒈  稀少:稀罕。罕见。罕俦(很少与之相比的)。罕世之宝。人迹罕至。

⒉  古代称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⒊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rarely、seldom

造字法

形声:从冖、干声

English

rare, scarce; surname

最读网罕字讲解

“罕”字的语文讲解 “罕”是一个汉字,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罕”主要表示稀少、罕见的意思,常用于描述某种事物或现象不容易见到或发生。 一、字的构造 “罕”字由“罕”字头和“可”字组成。其中,“罕”字头表示稀有、罕见之意,而“可”字则在这里起到了提示音韵的作用。 二、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罕”最基本的意思是稀少、罕见。例如,“罕见”表示某物或某现象很少见,“罕见的景象”则形容难得一见的景色。 2. 引申含义:除了基本含义外,“罕”还可以用来表示不可多得、珍贵。例如,“珍罕”表示珍贵而稀少的事物,“罕见的才能”则形容某人的才华非常难得。 3. 语境中的用法:在句子中,“罕”常常与“见”、“能”等字组合使用,构成成语或短语,如“千载难逢”、“罕见万一”等。这些成语或短语都表达了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稀有性和珍贵性。 三、语法特点 “罕”字在句子中通常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使用。它可以修饰名词或动词,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例如,“他很少参加社交活动。”、“这种罕见的疾病需要特殊治疗。” 四、文化内涵 “罕”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稀有事物的重视和珍惜,还蕴含着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在古代文献中,“罕”字也经常出现,如《左传》中的“罕有其比”,用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独特和珍贵。 总之,“罕”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独特用法的汉字。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罕


※ 罕的意思、基本解释,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ǎn

〈名〉

(1) (古字为爳”。形声。小篆字形,从网,干声。本义: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2) 同本义 [bird net]

爳,网也。《说文》

罕车飞扬。——扬雄《羽猎赋》

毕曰罕车,主弋猎。——《史记·天官书》

(3) 又如:罕车(载有猎狩等网具的车;星宿名,毕宿的别名。因毕八星排列如网,故名)

(4) 旌旗名 [flag]

云罕九游。——张衡《东京赋》

(5) 又如:罕旗(古代帝王所用的旗帜。旗有九斿,或有九旒);罕毕(古代帝王仪仗之旗)

词性变化

hǎn

〈形〉

(1) 稀;少 [rarely;seldom]

叔发罕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罕见曰闻名。——《礼记·少仪》

盖以罕书也。——《公羊传·桓公六年》

则功筑罕。——《谷梁传·庄公二十九年》

子罕言利。——《论语·子罕》

人之罕至。——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罕物(希罕的、名贵的物品);罕事(少有的事);罕伦(很少能够与之相比);罕闻(很少听说);罕发(很少发生)

康熙字典

罕【未集中】【网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呼旱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旱切,?音暵。《五經文字》䍐,經典相承。隷省作罕。《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註》罕亦希也。《詩·鄭風》叔發罕忌。《禮·少儀》罕見曰聞名。

《玉篇》旌旗也。《史記·周本紀》百夫荷罕旗,以先驅。《註》蔡邕獨斷曰:前驅有九流雲罕。東京賦曰:雲罕九旒。

《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爲邊兵,主弋獵。《註》畢八星曰罕車。

《廣韻》鳥網。《後漢·馬融傳》罕罔合部。《註》罕亦罔也。

《廣韻》兔罟也。

率也。

地名。《前漢·武帝紀》圍枹罕。《註》師古曰:枹罕,金城之縣也。

姓。《廣韻》鄭有罕氏,出自穆公,以王父字爲氏,代爲卿大夫。

羌複姓有罕井氏。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