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沆字的解释
沆

拼音 hàng 注音ㄏㄤˋ
部首氵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6C86
笔顺丶丶一丶一ノフ
名称点、点、提、点、横、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àng(ㄏㄤˋ)

⒈  〔沆瀣〕露气,如“呼吸沆沆兮餐朝霞”。

⒉  〔沆瀣一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⒊  大水:沆茫。沆漭。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氵、亢声

English

a ferry; fog; flowing

最读网沆字讲解

逐字解析:“沆”字的语文解释 “沆”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在现代汉语中,“沆”字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沆”字的含义、用法及其文化背景。 一、“沆”字的含义 1. 本义:“沆”字的基本含义是“深广”。它形容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引申为广阔无垠的水域。如《说文解字》中解释:“沆,深广也。” 2. 引申义:除了形容水域广阔,“沆”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广大无边。例如,在文学作品中,“沆茫”常被用来形容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进而引申为事物的无限广阔。 二、“沆”字的用法 1. 作为名词:“沆”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广阔的水域或广袤的天地。如:“沆砀(水势浩大的样子)”。 2. 作为形容词:“沆”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修饰其他名词,表示广阔无边的特质。如:“沆瀜(形容水势盛大,也用于比喻事物的广阔)”。 3. 作为连绵词:在古代汉语中,“沆”还可以作为连绵词,形成成语,表达特定的意境。如:“沆瀣一气(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三、“沆”字的文化背景 “沆”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它象征着自然界的壮美与辽阔,寄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沆”字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胸怀和抱负,表达一种宽广、豁达的品格。 此外,“沆”字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如水势的浩渺,来感悟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这种智慧和哲理在“沆”字中得到了体现,使得“沆”字成为了一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文化符号。 四、总结 综上所述,“沆”字是一个含义丰富、用法多样的汉字。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广阔景象,还可以用来比喻人的胸怀和抱负。同时,“沆”字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沆”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沆


※ 沆的意思、基本解释,沆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àng

〈形〉

(形声。从水,亢声。本义:漭沆,沆漭:水泽广阔无边的样子) 同本义 [vast]。如:沆漭(水波浩渺的样子);沆沆(沆茫。水面广阔无际的样子);沆浪(水广阔而汹涌的样子)

词性变化

hàng

〈名〉

(1) 大泽 [lake]

齐人谓湖曰沆。—— 郭缘生《述征记》

(2) 白色霭气 [white mist]。如:沆瀣之水(夜半由露气凝结而成的水);沆瀣(秋天早晨的白色霭气);沆瀣相投(彼此志气投合)

康熙字典

沆【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韻會》合朗切,?音骯。《說文》莽沆,大水也。一曰大澤貌。《博物志》停水東方曰都,一名沆。《張衡·西京賦》滄池漭沆。

沆茫,水草廣大貌。《揚雄·羽獵賦》鴻濛沆茫。

沆瀁,水深廣貌。《木華·海賦》浺融沆瀁。

沆瀣,露氣也。詳瀣字註。

《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正韻》下郞切,?音航。水流貌。一曰渡也。

《集韻》舉朗切,音㽘。義與莽沆同。

《正韻》口浪切,音亢。《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註》白氣也。沆或讀若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沆【卷十一】【水部】

莽沆,大水也。从水亢聲。一曰大澤皃。胡朗切

说文解字注

(沆)莽沆、逗。大水也。西京賦。滄池漭沆。薛云。漭沆猶洸潒。亦寛大也。南都賦。漭沆洋溢。吳都賦、海賦皆云沆瀁。羽獵賦云沆茫。義皆同。从水。亢聲。胡朗切。十部。一曰大澤貌。風俗通山澤篇曰。傳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沆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今俗語亦曰沆。水經注巨馬河篇曰。巨馬水、又東徑督亢澤。荆軻轉之督亢地圖也。引風俗通沆莽也云云。是則沆通作亢矣。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