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腘(膕)
⒈ 膝部后面,腿弯曲时形成窝儿的地方。
异体字
- 膕
- 䐸
最读网腘字讲解
“腘”字的语文讲解
“腘”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读音、字形结构及其在句子中的用法。
一、读音
“腘”的读音是kòu,属于形声字。从足,取声。“足”是它的形旁,表明与脚或行走有关;“取”是它的声旁,表示其读音。
二、字形结构
“腘”字由“足”和“取”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足”作为形旁,提示我们这个字与脚或行走有关;“取”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线索。
三、字义解释
1. 脚后跟:在古代汉语中,“腘”常用来指称脚后跟,即膝盖以下到脚踝之间的部位。如《说文解字》中解释:“腘,足后也。”
2. 腘囊:古代指膝盖与大腿之间的部位,后泛指人的膝盖。如《汉书·贾谊传》中有“腘囊若此,使人千里而致之,亦以一夫之力。”
3. 腘绳:指系袜或裤子的绳子,位于脚踝附近。
4. 腘脚:同“膝下”,指膝盖以下至脚踝之间的部位。
四、句子中的用法
“腘”字在句子中主要作名词,用来指代脚后跟、膝盖或与之相关的部位。例如:
1. “他跪在地上,右膝受了重伤。”(“膝”指膝盖)
2. “她小心翼翼地扶住腘囊,生怕弄疼了他。”(“腘囊”指膝盖)
3. “系好腘绳,我就可以出发了。”(“腘绳”指系袜子的绳子)
五、文化意义
“腘”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身体部位的细致观察,还体现了汉字构造的巧妙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在古代文献中,类似“腘”这样的形声字还有很多,它们共同构成了汉语言文化的瑰宝。
总之,“腘”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在古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奥秘。

※ 腘的意思、基本解释,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腘
膕
〈名〉
(1) 膝盖后弯腿处,俗称腿弯 [the back of the knee]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素问·骨空论》
(2) 膝弯 [popliteal fossa]。委中穴所在部位
辅上为腘。——《素问》
康熙字典
膕【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古獲切《正韻》古伯切,音聝。《廣韻》曲腳中也。《集韻》膕朏,曲腳也。《正字通》膝後曲節中也。《博雅》膕,腳也。《荀子·富國篇》是猶使處女嬰寶珠,珮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撓膕,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之。
又《集韻》骨或切,音國。義同。
又忽麥切,音㦎。足也。《集韻》或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