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醢字的解释
醢

拼音 hǎi 注音ㄏㄞˇ
部首酉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SGDL 五行 统一码91A2
笔顺一丨フノフ一一一ノ丨フ一丨フ丨丨一
名称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撇、竖、横折、横、竖、横折、竖、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ǎi(ㄏㄞˇ)

⒈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⒉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English

minced pickled meat; mince

最读网醢字讲解

“醮”字的语文讲解 “醮”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醮”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通常涉及向神灵祈福或表示敬意。这种仪式往往伴随着特定的礼仪和程序,是古代人们表达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引申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醮”字的意义有所扩展。在现代汉语中,“醮”不仅保留了其原始的祭祀仪式的含义,还常被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状态或行为。例如,“醮脚”指的是脚上涂有符水或药膏,有时也指迷信的人所做的一种迷信行为;“醮事”则多指应酬或祭祀的仪式。 三、用法示例 1. 作为动词:如“醮脚”,描述的是一种脚部的装饰或迷信行为。 2. 作为名词:如“醮事”,指应酬或祭祀的仪式。 3. 作为形容词:如“醮斋”,多用于描述清苦的修行生活,如“他常年吃斋念佛,过着清醮斋的日子。” 四、结构与笔顺 “醮”字的笔画顺序为:撇、竖、横折、横、横、竖提、横折钩、点、点。其结构简单明了,易于书写和记忆。 五、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 “醮”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与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消灾免难,而“醮”正是这种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醮”字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内涵,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汉字。 总之,“醮”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丰富多样。

醢


※ 醢的意思、基本解释,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hǎi

〈名〉

(1) (形声。从酉。本义:肉酱)

(2) 同本义 [minced and hashed meat]

脯醢菜羹。——汉·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醢脯(肉酱和干肉);醢酱(肉酱)

(4) 酱 [sauce]

醢,酱也。——《广雅》

自酒米至于盐醢百有余品,皆尽时味。——《魏书》

凡国家大事、兵农礼乐,以及钱刀醯醢之细,无不经营贯串。——清· 毛奇龄《王君慎斋诗集序》

词性变化

hǎi

〈动〉

古代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mince up sb.into meat]

杀梅伯而醢之,杀 鬼侯而脯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康熙字典

醢【酉集下】【酉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許亥切,?音海。《說文》肉?也。《詩·大雅》醓醢以薦。《疏》醢,肉汁也。《禮·曲禮》毋歠醢。《疏》醢,肉醬也。醬宜鹹,客若歠之,則是醬淡也。《周禮·天官》醢人掌四豆之實,醓醢、蠃醢、蠯醢、蜃蚳醢、兔醢、魚醢、鴈醢。《註》凡作醢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甁中,百日則成。鄭司農曰:無骨曰醢。

烹也。《史記·魯仲連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前漢·班固敘傳》然卒潤鑊伏質,亨醢分裂。

《韻補》叶虎李切,音喜。《楚辭·九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葅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醢【卷十四】【酉部】

?也。从酉??,籒文。呼改切〖注〗臣鉉等曰:?,甌器也。所以盛醢。

说文解字注

(醢)肉?也。周禮醢人。掌?醢。麋臡、鹿臡、麇臡、蠃醢、蠯醢、蚳醢、魚醢、兔醢、鴈醢。凡醢皆肉也。鄭曰。作醢及臡者、必先膊乾其肉。乃復莝之。襍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甀中。百日則成矣。此?从肉从酉之恉也。許訓?云血醢。訓凡醢曰肉?。就字形別之耳。从酉。?聲。大徐作从酉?。?者、䀁之或字。呼改切。一部。

?)籒文。从艸、謂芥?榆?之屬也。从鹵、謂鹽也。从䀁、猶从?聲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