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绲字的解释
绲

拼音 gǔn 注音ㄍㄨㄣˇ 繁体
部首纟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XJXX 五行 统一码7EF2
笔顺フ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名称撇折、撇折、提、竖、横折、横、横、横、竖提、撇、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绲(緄)gǔn(ㄍㄨㄣˇ)

⒈  织成的带子。

⒉  绳。

⒊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亦称“滚边”):绲边。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tring

造字法

形声:从纟、昆声

English

cord; woven belt; hem; hemming

最读网绲字讲解

“埂”字的语文讲解 “埂”是一个汉字,读音为gěng。它有多种含义,通常与土地、堤坝等相关。在语文学习中,理解这个字的多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汉字的构造和运用。 一、基本含义 “埂”最基本的意思是指农田间的土埂子,用来分界并蓄水。比如,在水稻田里,常常可以看到一道道由泥土筑成的小埂子,它们既起到了分隔作用,又有助于水的保持和利用。 二、引申含义 除了表示土地上的埂子,“埂”还可以引申为其他类似的结构或物体。比如,在水利工程中,“堤坝”是用来防止河流泛滥的重要建筑,而“埂”在这里就相当于堤坝的基础或关键部分。 此外,“埂”还可以指代某些特定的地理特征,如“埂子河”,指的是一条由土埂子形成的河流。 三、词语中的运用 在汉语中,“埂”字常出现在与土地、水利相关的词语中。例如,“埂坎”指的是田地里隆起的土埂子;“埂坡”则是指坡地上隆起的部分,常用于农业耕作。 同时,“埂”字也常用于文学作品的描绘中,形容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比如,在描绘田园风光时,可以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埂子,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四、结构与笔画 “埂”字由“土”和“更”两个部分组成。其结构为左右结构,左边是“土”,右边是“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笔画的流畅和舒展,以表现出汉字的优雅和美感。 五、文化意义 “埂”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是农耕文化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中,“埂”代表着勤劳、智慧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也体现在中国的水稻种植文化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总结 “埂”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其含义丰富多样,涵盖了土地、水利、地理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结构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汉字,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加得心应手。希望这篇语文讲解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埂”字的知识点。

绲


※ 绲的意思、基本解释,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gǔn

〈名〉

(1) 织成的带子 [band;tape]

绲,织带也。从糸,昆声。——《说文》

竹闭绲縢。——《诗·秦风·小戎》。传:“绳也。”

绲带。——《后汉书·南匈奴传》。注:“织成布也。”

(2) 通“衮”

(3) 帝王及公侯的礼服 [robes worn by the emperor]

当穷台绲,松侨协轨。——汉《领校巴郡太守樊敏碑》

(4) 衮职,三公之职 [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维时假阶,将受绲职。——汉《卫尉卿方碑》

(5) 通“昆”( kūn)。后代子孙 [descendants]

于是刊碑,以示后绲。——汉《绥民校尉熊君碑》

词性变化

gǔn

〈动〉

(1) 用带子保护、加强或装饰 [band]。如:在裤口上绲一条边

(2) 用彩带或花边装饰 [trim]。如:在裙子上绲上花边

康熙字典

緄【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說文》繡帶也。《詩·秦風》竹閉緄縢。《傳》緄,繩也。《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註》緄,織成帶也。

《集韻》胡昆切,音魂。縫也。

《集韻》戸袞切,音混。混夷或作緄。《史記·匈奴傳》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註》字當爲混。

《集韻》公渾切,音昆。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緄【卷十三】【糸部】

織帶也。从系昆聲。古本切

说文解字注

(緄)織成帶也。各本無成字。依文選七啓注、後漢南匈奴傳注補。玉篇帶誤章。凡不待翦裁者曰織成。緄帶見後漢書。葢非三代時物也。詩小戎。竹秘緄縢。毛傳曰。緄、繩也。此古義也。而許不取之。過矣。漢碑用爲衮字。从糸。昆聲。古本切。十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