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櫰
拼音
huái guī
注音ㄏㄨㄞˊ ㄍㄨㄟ
部首木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左右
五笔SYLE 统一码6AF0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丨フ丨丨一丨丶一ノ丶ノフノ丶
名称横、竖、撇、点、点、横、竖、横折、竖、竖、横、竖、点、提、撇、点、撇、竖提、撇、捺
部首木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左右
五笔SYLE 统一码6AF0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丨フ丨丨一丨丶一ノ丶ノフノ丶
名称横、竖、撇、点、点、横、竖、横折、竖、竖、横、竖、点、提、撇、点、撇、竖提、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櫰
⒈ 〔櫰槐〕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荚果扁平,长椭圆形至条形,木材质地坚硬细密,供建筑、做器具、雕刻等用,种子可榨油。亦称“山槐”。
其他字义
櫰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中曲之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圆)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统一码
櫰字UNICODE编码U+6AF0,10进制: 27376,UTF-32: 00006AF0,UTF-8: E6 AB B0。
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櫰字讲解
“槃”字的语文讲解
“槃”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基本含义
“槃”字的基本含义是“盘膝而坐”,也就是盘腿坐着的姿势。这种坐姿在古代常用于冥想、修行或等待时,表达一种宁静、沉思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中的运用:
- 在《庄子·逍遥游》中,“槃”字常用来形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例如:“吾欲逍遥,而恶可胜道!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里的“槃”与“逍遥”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 另外,《世说新语·雅量》中也有“王戎好学,博学有出世之志,虽在戎旅,常怀槃桓之意”的记载,这里的“槃”指的是盘桓,意指徘徊、沉思。
2. 成语中的使用:
- “槃根错节”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事物根深蒂固,难以动摇。这个成语中的“槃”字,虽然其本义与盘坐无关,但在引申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根基深厚、复杂多变。
三、字形结构
“槃”字的字形结构比较特殊,由“木”和“盘”两部分组成。其中,“木”表示树或木材,而“盘”则保留了其原始的坐姿含义。这种结构上的组合,使得“槃”字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稳重而又有动态感的形象。
四、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槃”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成为他们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
五、总结
“槃”字虽然生僻,但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通过对其字形、字义和文化内涵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汉字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积累和理解每一个字背后的文化价值。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槃”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 櫰的意思、基本解释,櫰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櫰【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正韻》乎乖切,音槐。《玉篇》槐之別名。《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
又《集韻》戸賄切,音廆。義同。
又《唐韻》公回切《集韻》《韻會》姑回切,音傀。《山海經》中曲山有木,如棠,而圓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櫰,食之多力。
又《本草綱目》櫰香,卽《楞嚴經》兜婁婆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