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鼔字的解释
鼔

拼音 注音ㄍㄨˇ
部首鼓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FKUC 统一码9F14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丨一フ丶
名称横、竖、横、竖、横折、横、点、撇、提、竖、横、横撇/横钩、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⒈  古同“鼓”。

异体字

English

a drum; to drum, from whence comes: to rouse; to swell; to bulge

最读网鼔字讲解

“埙”字的语文讲解 “埙”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汉字,它的读音是xūn。这个字原本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埙。今天,我们将从字形、字义和历史文化三个方面来详细讲解这个字。 一、字形结构 “埙”字的字形非常独特。它的上半部分是“土”,表示这种乐器是由土制成的;下半部分是“隹”,在古代,“隹”常常用来指代鸟类,特别是像凤凰这样的吉祥之鸟。因此,“埙”字的本义是指一种用土制成的、形状像鸟的吹奏乐器。 二、字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埙”字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表示一种乐器外,它还可以用来比喻人沉稳、闭塞、缺少生气,或者用来形容声音沉闷、不流畅。这种比喻意义的使用,使得“埙”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历史文化背景 “埙”作为古代的吹奏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其中就包括类似“埙”的土制乐器。这些乐器在古代的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宫廷和民间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古代文献中,“埙”也经常被提及。《诗经》中有“埙有梅,其实七兮”的诗句,描述了埙的声音和梅花的美丽。此外,《山海经》等古典名著中也有关于埙的记载,展现了它在当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总结 “埙”这个字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一种乐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通过了解“埙”字的字形、字义和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还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汉语中,“埙”字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音乐和文学领域。它提醒我们,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鼔


※ 鼔的意思、基本解释,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鼔【亥集下】【鼓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公戸切,音古。《說文》从攴从壴,壴亦聲。《廣雅》鼓鳴也。《廣韻》擊鼓也。《左傳·莊十年》長勺之戰,公將鼔之。

凡有所擊搏曰鼔。《易·離卦》不鼔缶而歌。《詩·小雅》鼔瑟吹笙,吹笙鼔簧。《又》鼔鍾于宮。

鐘所擊處,亦謂之鼔。《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于上謂之鼔,鼔上謂之鉦。

《正韻》撫也,歙也。

振動也。《易·繫辭》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又》鼔之舞之以盡神。

扇也,扇火動橐謂之鼔。《前漢·終軍傳》膠東魯國鼔鑄鹽鐵。《註》如淳曰:扇熾火謂之鼔。○按《說文》鼔舞之鼔从攴,攴音朴。鐘鼓之鼓从支,微有不同。今槩用支,不復用攴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鼔【卷三】【攴部】

擊鼓也。从攴从壴,壴亦聲。公戶切〖注〗?、鼓,名詞。

说文解字注

(鼔)擊?也。从攴壴。壴者?之省。攴者擊。壴亦聲。壴古音在四部。矦韵。尤矦之入聲爲屋沃燭。讀若屬。鉉本無此三字。非也。屬之欲切。故?讀如?。與擊雙聲。大徐以其形似?。讀公戸切。刪此三字。其誤葢久矣。玉篇云之錄切。擊也。此顧氏原文。云又公戸切。此孫強所增也。佩觿云。?之錄工五二切。沿孫之繆。至廣韵乃姥韵有?而燭韵無?。至集韵、類篇乃以朱欲、殊玉二切歸之從豈聲之敳字。而不知二切皆本說文。?讀如屬。敳安得有此二切也。皆由沿襲徐鉉。遂舛誤至此。至乎南宋毛晃。又云鼓舞字從攵。與鐘?字不同。岳珂刊九經三傳。凡??琴、?鍾于官、弗?弗考、?之舞之皆分別作?。經典釋文、五經文字、九經字㨾、開成石經皆無此例也。周禮小師。掌教?鼗柷敔塤簫管弦歌。注云。出音曰?。按?、郭也。故凡出其音皆曰?。若?訓擊也。鼗柷敔可云?。塤簫管弦歌可云?乎。亦由?切公戸。寖成異說。滅裂經字。以至於此。

交流分享

  • 鼔的词语 组词
  • 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