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绠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绠(綆)
⒈ 汲水用的绳子:绠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⒉ 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异体字
- 綆
- 䋁
- 䌄
造字法
形声:从纟、更声
English
well rope
最读网绠字讲解
“缟”字的语文解释
“缟”是一个汉字,其本意为古时用来绘画的白绢。这个字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与丝织品、绘画等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
一、字义解析
“缟”字的基本含义是“白绢”。在古代,人们常用白色的绢帛作为绘画的颜料,因此“缟”也引申为绘画的一种。此外,“缟”还可以指代其他白色的丝织品,如白衣、白练等。
二、词性变化
“缟”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或动词使用。
1. 名词:指代白色的丝织品,如“缟衣”、“缟巾”等。
2. 形容词:可以形容颜色白,如“缟白”表示像白绢一样的颜色。
3. 动词:有“缟”字的词语大多与绘画、装饰等有关,如“缟画”(用白色绢帛作画的技艺)。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他买了一幅“缟山水画”,画面宁静而深远。
2. 形容词用法:她穿着一件“缟白衣裳”,显得格外清雅脱俗。
3. 动词用法:工匠们用“缟”来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
四、文化内涵
“缟”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白描绘画,还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品质。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缟”字常被用来描绘清雅、超凡脱俗的画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五、总结
“缟”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语义表现力使得它在古代汉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学习和了解“缟”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请注意,由于“缟”字较为生僻,在日常使用中可能不太常见。然而,在学习古代汉语、文学作品或相关文化课程时,了解并掌握这个字是非常有益的。

※ 绠的意思、基本解释,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绠
綆
〈名〉
(1) 轮辐近轴处向外突出的部分 [spoke near axle]
绠,车轮也。——《类篇·系部》
(2) 另见
基本词义
◎ 绠
綆
〈名〉
(1) (形声。从糸(
),更声。本义:井绳)(2) 同本义 [rope for drawing water]
绠,汲井索也。——《说文》
具绠缶。——《左传·襄公九年》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庄子·至乐》
(3) 又如:绠缶(汲水的绳索和器具);绠短绝泉(绠短汲深)
(4) 泛指绳索 [rope]。如:绠套(牲口的绳套);绠绁(绳索);绠縻(绳索)
(5) 另见
康熙字典
綆【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䋁《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說文》汲井綆也。《揚子·方言》繘,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之綆。《莊子·至樂篇》綆短不可汲深。《玉篇》亦作䋁。
又《集韻》必郢切,音餠。《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綆,讀爲餠,輪箄也。
又《集韻》補滿切,音䬳。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綆【卷十三】【糸部】
汲井綆也。从糸更聲。古杏切
说文解字注
(綆)汲井䌄也。汲者、引水於井也。綆者、汲水索也。何以盛水、則有缶。缶部曰、汲缾也是也。何以引缾而上、則有綆。春秋傳具綆缶是也。从糸。㪅聲。古杏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岡。
交流分享
- 绠的词语 组词
- 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