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郙字的解释
郙

拼音 注音ㄈㄨˇ
部首阝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90D9
笔顺一丨フ一一丨丶フ丨
名称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ǔ(ㄈㄨˇ)

⒈  〔郙阁〕中国东汉阁道,故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嘉陵江边。

⒉  古亭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English

to be exiled; delay payment for

最读网郙字讲解

“郤”字的语文讲解 “郤”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读音为xì。在古文中,“郤”有多重解释,通常与缝隙、情感隔阂以及地名有关。 首先,从字形的角度来看,“郤”字由“阝”(即“阜”的偏旁,常表示与地形地貌有关)和“及”组成。这种结构可以联想到缝隙或裂痕,如“郤隙”指的是缝隙或裂痕。 在词义上,“郤”常用来表示因关系疏远而产生的隔阂或矛盾。例如,“郤仇”可以理解为因仇恨而结下的深仇大恨,“郤心”则指内心感到痛楚或隔阂。这些用法都体现了“郤”字在表达人际关系紧张或情感隔阂方面的独特价值。 此外,“郤”也是一个常见的地名,在古代文献中时有出现。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郑子产闻楚寇,使子产帅车营于东门之外:‘楚于是乎奋,其声大矣,吾子不闻。我闻在陈,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今闻敢有异物乎?敢请其方。’对曰:‘异物知所自,况于人乎?’公曰:‘然则难乎?’对曰:‘难易有命。’公曰:‘何如?’对曰:‘楚师骤胜,其锋不可当,我实畏之。诸侯闻楚之伐郑也,齐、宋送之,果劲而悉力,终朝克之,又何尤焉?’公曰:‘子产,君子之忠信。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使民也义。今闻其宫数坏而不修。止可以为民矣,不知可否伐之?’对曰:‘唯其任也,奚伐之?’公曰:‘何故?’对曰:‘其为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如死鸟,析朱鉏,必尽其谋,而后告之者。其为人也,不苟言,苟不言,必闻其声。不苟笑,苟笑必与众共之。今吾子相郑国,子产卑辞以朝国人,吾子为楚令尹,楚臣至,不时饮酒,不郊迎宾客。且楚寇方启,吾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也?’对曰:‘寡君闻吾子之在楚也,未尝不闻天下之大也,何故其如此?’对曰:‘其为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皆尽其才,是以少长咸悦,而功易成。今君不朝,吾子之禄,何如?’公曰:‘何如?’对曰:‘王徒以吾子为能,而不弃废也。今吾子相郑国,子产卑辞以朝国人,吾子为楚令尹,楚臣至,不时饮酒,不郊迎宾客。且楚寇方启,吾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也?’对曰:‘寡君闻吾子之在楚也,未尝不闻天下之大也,何故其如此?’”这段对话中,“郤”字被用来形容郑国子产对楚国的态度,暗示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古文中,“郤”字还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组,如“郤下”、“郤隙”等,这些词组在语境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总的来说,“郤”字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其多重含义和用法体现了古汉语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这个字的本义,并根据上下文来准确运用它。

郙


※ 郙的意思、基本解释,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郙【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韻會》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甫。《說文》汝南上蔡亭名。

《玉篇》芳殊切《集韻》芳無切,?音敷。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郙【卷六】【邑部】

汝南上蔡亭。从邑甫聲。方矩切

说文解字注

(郙)汝南上蔡亭。汝南郡上蔡、二志同。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縣西南十里故蔡城是也。有亭名郙。从邑。甫聲。方矩切。五部。○按?郙二篆當與郪鄎郋?郹等篆爲伍。寫者奪之。補綴於此。

交流分享

  • 郙的词语
  • 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