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袚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袚
⒈ 同“韍”,蔽膝。
异体字
- 帗
- 襏
English
greave; knee-pads; buskins
最读网袚字讲解
“躅”字的语文讲解
“躅”是一个形声字,从足,躅声。本义为踩踏,又表示一步一步地走,还有停留、止步的意思。
一、字的构造
“躅”字由“足”和“躅”(音:zhá)声旁组成。其中,“足”作为形旁,提示了与脚部动作或行走有关;“躅”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参考。
二、字义解析
1. 踩踏:“躅”字最基础的含义是踩踏,如“躐蹈”(形容行走不稳,连跑带跳的样子)中的“躐”就是踩踏的意思。
2. 一步一步地走:在古文中,“躅”有时也用来表示一步一步地走,如“躅步”(犹言步步前进)。
3. 停留、止步:“躅”还常用来表示停留或止步,如“躅步不前”(停步不前,不进取)。
三、语境中的运用
“躅”字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见于描述行走、行动的情境中。例如:
他独自一人躅跚地在山间小路上前行,显得有些疲惫。
她站在原地躅躇了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迈开了脚步。
那些躅躅独行的身影,在黄昏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徘徊、踌躇、踯躅。
反义词:疾走、飞奔、驰骋。
五、相关成语
包含“躅”字的成语有“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也常用来形容行动小心翼翼或偷偷摸摸的样子。
总之,“躅”这个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在理解和使用上却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度。通过对其字形、字义和语境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 袚的意思、基本解释,袚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袚【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北末切,音撥。《說文》蠻
服也。
又《集韻》敷物切,音拂。義同。
又分物切,音弗。《博雅》、袚、䙁,褯也。
又方未切,音沸。《玉篇》蔽膝也。《揚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閒謂之褘,或謂之袚。《玉篇》或作撥。《類篇》又作、
。《集韻》亦作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袚【卷八】【衣部】
蠻夷衣。从衣犮聲。一曰蔽厀。北末切
说文解字注
(袚)蠻夷衣。左衽衣。从衣。犮聲。北末切。十五部。一曰蔽厀。方言曰。蔽厀江淮之閒謂之褘。或謂之袚。郭音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