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謜
拼音
yuán
注音ㄩㄢˊ
部首言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YDRI 统一码8B1C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一ノ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名称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撇、竖、横折、横、横、竖钩、撇、点
部首言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YDRI 统一码8B1C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一ノ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名称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撇、竖、横折、横、横、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謜
⒈ 〔謜謜〕徐徐,缓慢,如“故謜謜而来。”
统一码
謜字UNICODE编码U+8B1C,10进制: 35612,UTF-32: 00008B1C,UTF-8: E8 AC 9C。
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謜字讲解
“蝜蝂”字的语文讲解
“蝜蝂”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其读音为bù qū。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一些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用法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蝜蝂”是一种爬行动物,即蜥蜴。在古代,人们常以这种动物来比喻那些行为反复无常、自取灭亡的人。
2. 引申含义:除了指代蜥蜴外,“蝜蝂”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某种状态。例如,当人们形容某人做事过于执着、不懂得变通时,可以说他像“蝜蝂”一样,总是固执己见,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
二、字形结构
“蝜蝂”由“虫”部和“出”部组成。“虫”作为偏旁,表明这个字与昆虫或爬行动物有关;“出”则暗示了该字的某种动态或变化的意义。
三、成语中的运用
在古代汉语中,“蝜蝂”还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如“蝜蝂之祸”。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招致的灾祸。它告诫人们要警惕因固执己见、不善于变通而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此外,“蝜蝂”还与其他一些词语组合,形成了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如“蝜蝂之力”、“蝜蝂之才”等。这些短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虽然有一些才能或力量,但由于性格或行为方式的问题,最终未能取得成功。
四、文化背景
“蝜蝂”这个字之所以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与古代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性格、行为方式以及环境条件等。因此,古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用“蝜蝂”这样的动物形象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看法和警示。
同时,“蝜蝂”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作为爬行动物的一种,“蝜蝂”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或许给古人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思考。他们在欣赏自然界奇妙生物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总之,“蝜蝂”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却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通过了解这个字的历史背景、字义解析以及在成语和文化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

※ 謜的意思、基本解释,謜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謜【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元去聲。《說文》徐語也。引《孟子》故謜謜而來。今本作源。
又《玉篇》魚園切《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義同。
又《廣雅》度也。
又人名。《唐書》邕王李謜。
又《遼史·世祖紀》高麗王世于王謜來朝。
又《廣韻》此緣切《集韻》逡緣切,音銓。言語和悅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謜【卷三】【言部】
徐語也。从言原聲。《孟子》曰:“故謜謜而來。”魚怨切
说文解字注
(謜)徐語也。从言。原聲。魚怨切。十四部。孟子曰。故謜謜而來。萬章篇文。趙曰。如流水之與源通。據此。謜本作源。源古作原。葢許引孟原原而來證從原會意之恉。淺人加之言旁。如百穀艸木麗于地加艸頭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