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抙字的解释
抙

拼音 póu pōu fū 注音ㄆㄡˊ ㄆㄡ ㄈㄨ
部首扌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笔RRH 统一码6299
笔顺一丨一ノ一一丨
名称横、竖钩、提、撇、横、横、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óu(ㄆㄡˊ)

⒈  古同“捊”。

其他字义

pōu(ㄆㄡ)

⒈  古同“捊”。

其他字义

fū(ㄈㄨ)

⒈  古同“捊”。

异体字

最读网抙字讲解

“讨”字的语文讲解 “讨”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在现代汉语中,“讨”常常与动词“要”结合,形成“讨要”这一常用短语,表示请求给予或索取某物。 一、基本含义 “讨”本身具有“请求”的意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老师,请问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这里的“讨”就是“请求”的意思。 二、与“要”的结合使用 当“讨”与“要”结合时,形成了“讨要”这一短语。它通常用于表示向他人请求给予某物,如:“讨要书本”、“讨要玩具”等。在这些句子中,“讨要”表达了一种主动性和礼貌性,即主动向对方提出请求,并希望得到满足。 三、语境中的用法 1. 表示请求给予:如:“他讨要了一本书。”这句话中,“讨要”表示他主动向别人请求给予一本书。 2. 表示争执或争论:有时,“讨要”也可以用于表示争执或争论的情境。如:“他们讨要说法,要求解释。”这里,“讨要”表示他们要求对方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或答复。 3. 表示寻求:除了请求给予某物外,“讨要”还可以表示寻求某种帮助或支持。如:“他讨要一些建议,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感情色彩 “讨”字在多数情况下带有礼貌和积极的感情色彩。它表示一种主动、诚恳的态度,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在某些语境下,“讨”也可能带有一些负面的情感色彩,如表示不满或抱怨的情绪。 五、形近字与同音字 在汉字中,“讨”与“要”虽然形状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此外,“讨”字还有一些同音字,如“浩”(hào)等,这些字在发音上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区分。 总之,“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表现力的汉字,其含义丰富多样,用法灵活多变。通过学习和掌握“讨”字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抙


※ 抙的意思、基本解释,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抙【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與捊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捊【卷十二】【手部】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说文解字注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投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交流分享

  • 抙的词语
  • 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