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猦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猦
⒈ 〔猦〕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猿的动物,见人则叩头,轻轻一打便昏死,遇风一吹就复活。
统一码
猦字UNICODE编码U+7326,10进制: 29478,UTF-32: 00007326,UTF-8: E7 8C A6。
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猦字讲解
“焦”字的语文讲解
“焦”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可以作为形容词,还可以作为动词,表达不同的概念和情感。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焦”字的多种含义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一、作为形容词的“焦”
1. 焦黄:形容颜色发黄,通常用于描述干枯、衰老的状态。例如:“他的脸色焦黄,显得十分憔悴。”
2. 焦黑:形容颜色发黑,常用来描绘因烧焦或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黑的状态。例如:“那堆垃圾已经被烧得焦黑,难以辨认。”
3. 焦躁:形容心情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例如:“她最近总是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工作。”
4. 焦急:形容心情非常着急,急于完成某件事情。例如:“他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希望尽快得到好消息。”
二、作为动词的“焦”
1. 焦化:指物质在高温下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例如:“煤炭经过高温焦化后,可以转化为煤气和石油。”(注:这里的“焦化”是化学术语,但在一些语境中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焦化这一过程。)
2. 焦烤:用火烤,通常用于描述食物的烹饪方法。例如:“妈妈在锅里焦烤着香肠,香气四溢。”
3. 焦化作用:在生物学或化学领域,焦化作用指的是有机物在高温下分解的过程。例如:“植物在缺氧条件下会发生焦化作用,产生挥发性气体。”
三、“焦”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1. 描述状态:可以用“焦”字来形容事物的状态,如“焦黄的树叶”、“焦黑的墙壁”。
2. 表达情感:可以用“焦”字来表达人的情感,如“焦急的心情”、“焦虑不安”。
3. 描绘动作:可以用“焦”字来描绘动作,如“焦烤食物”、“焦化过程”。
4. 比喻关系:可以用“焦”字来比喻关系,如“焦距镜头”(摄影术语,指焦点距离较近的镜头)。
四、总结
“焦”字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无论是作为形容词还是动词,“焦”字都能生动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事物的状态。掌握“焦”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焦”字与其他汉字的组合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句式。

※ 猦的意思、基本解释,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猦【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音風。《玉篇》猦
,獸名。有尾,小打卽死,因風更生。《廣韻》猦母,狀如猿,逢人則叩頭,小打便死,得風還活。出異物志。《正字通》猦貍,狀如猿而小,目赤,尾短如無尾,身無毛,自鼻至尾一道有靑毛,廣寸許,見人若慙,屈頸叩頭,擊之卽死,以口向風,須臾復活。本作風。《酉陽雜俎》一名狤
。